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为开展好劳动教育,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四融合 五协同”劳动教育新生态。 四融合,构建劳动育人新生态 融合思政,培育正确劳动观念 学院深化劳动教育文化建设,结合胶东特色文化,发挥旅游专业特色,精心打造“思政引领,劳动贯穿”的入校思政第一课。学院深度参与胶东红色文化陈列馆、胶东抗战第一枪群英馆、烟台山胶东革命史陈列馆的讲解培训工作,通过参与实地讲解,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在劳动中体验红色基因,培养劳动精神,积极构建“劳有所获、劳有所成、劳有所乐、劳有所荣”的社会主义劳动新生态。 融合数智,优化劳动教育场域 多年来,学校劳动教育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下足功夫。重点打造智慧烹饪模块、导游讲解模块、康养护理模块、研学导师模块和民航服务模块等虚拟实训场景,打破劳动教育场域限制,构建数智虚拟劳动场景,嫁接智慧校园平台,开发了链接“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劳动教育模块,实现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线互动交流,精准完成劳动教育协同评价。 融合专业,提升职业劳动能力 在学生大一、大二和大三阶段,学校分系部、分专业制定实施个人劳动、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和职业劳动“五个维度”劳动教育规划,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习实训、社区服务和就业等环节,达到“个人劳动自理、家庭劳动自觉、学校劳动自主、社区劳动自愿和职业劳动自力”的劳动教育任务目标。 融合创新创业,培养劳动创新素养 学校不断探索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深度合作机制,整合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战机会和支持保障。学校成立包括蛋糕制作、摄影、旅行社、汽车维修、短视频制作、服装设计、美妆、调酒、金属3D打印等百余个创业工坊社团,让不同爱好特长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团队,在劳动创造中体验创新创业的快乐。 五协同,打造全方位劳动育人新体系 理念协同,重构校家社协同育人认知理念 每年在新生入学后,通过线上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学校“个人劳动自理、家庭劳动自觉、学校劳动自主、社区劳动自愿和职业劳动自力”的理念,学校通过平台公布具体行动方案、执行计划,定期发布劳动教育理念、活动信息和成果展示,增强家校互动和共识,实现从理念到行动的有效跨越。 资源协同,打造全时空劳动教育平台 学校将卫生保洁和部分绿化划分成责任区,由师生负责每日的卫生清理和绿化打理,实现师生在校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学校统筹全市各类优质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农业+”“工业+”“科技+”“生态+”“企业+”等具有鲜明社会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布点,采用“基地+学校”共建模式,形成生态产业体验类、地方文化传承类、智能制造实践类、未来职业探索类四大类劳动教育基地群。 内容协同,构建校家社协同全场域课程群 学校依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指向,系统开发了日常劳作课程群、劳动创意课程群、美好生活课程群等。每类课程群下设置多门课程,每门课程下又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 学校以专业课程为基础,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及校情,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生态园、产业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劳动教育资源和空间,全方位打造融生活性、实践性、社会性和时代性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校家社贯通的劳动教育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师资协同,培育校家社全链条师资队伍 家庭和父母在劳动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家庭劳动教育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学校通过建立和发展共同体、联合体,凝聚“政行研企”等社会劳动教师的群体力量,充分实现劳动教育效果,培育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设立“大师工作室”,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开展“致敬劳模交流会”“工匠课堂”等主题班会活动,推进校家社劳动教育的扩容提质增效。 评价协同,完善劳动教育多元评价体系 学校通过搭建劳动教育数字评价平台,将学生与家长自主评定、学校同伴与教师评定、社区与企业导师评定等各种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实现学生日常劳动中的家庭和学校两元评价,通过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的劳动教育评价系统和管理监测平台,实现“评价要素和标准科学统一、参与主体和实施方式多元、校家社一体贯穿”的劳动教育评价,保障劳动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社会认同度,激励和引导劳动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 (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荆晓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