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 星期五
四秩风华桃李天下 开放图强再谱新篇
——写在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原湖北函授大学)建校40周年之际
  学校教学楼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校领导与曼谷大学校长他侬博士率领的访问代表团合影

  学校在2024年第七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

  现任领导班子合影

  四十年,筚路蓝缕,勇毅逐梦前行。

  四十年,相伴而歌,共探教改真谛。

  四十年,使命在肩,见证成长与辉煌。

  四十年,笔耕不辍,书写发展与跨越。

  四十年,匠心育人,砥砺笃行致远。

  四十年,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频,与改革发展同行。

  岁月常易,华章日新。2024年10月,湖北开放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开院”)将迎来40岁生日。透过时光隧道,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开院人在充满挑战和机遇、困难与希望、收获与喜悦、辉煌与憧憬的40年中,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一路高歌,走出了一条厚重而又坚实、充满艰辛而又溢满鲜花的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创办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经历着一场历史变革。我国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然而,如何使农村尽快推广新技术,是能否加速农村商品生产的关键。而大力推广普及科学技术、开发农村智力资源,就必须有科技人才队伍的支撑。但是40年前,农村科技人才无论在数量、质量和分布上都无法适应这个新形势的需要,而广大农村有大量的知识青年,几乎每个生产队都有不少初、高中的学生,这是很宝贵的智力财富,急需一种教育形式对这笔智力财富进行有效开发和提升。如何利用武汉地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济济的优势,创办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以智力开发智力,以智力开发农村,打开人才、智力通向农村的渠道?“湖北函授大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时任国家领导人为“湖北函授大学”题写了校名并题词。学校秉持“有教无类和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乡镇企业”的办学方向和“在职业余、学用结合”的办学模式以及多种规格、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办学形式,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使命,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形成一个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网络。把为城乡培养留得住、用得着的更多更好的各类专业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奋斗目标。在一无模式、二无经验、三无基地、四无经费的情况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创办者出资150元作为开办费,租借一间12平方米的平房创业,到现在建成一校三区,成为具有大、中专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网络在线教育,专业证书教育,岗位培训教育等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组合,并拥有理、工、文、经、管等多种专业和类别的综合性高等职业学院——湖北开放职业学院,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5万名各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建立以政府部门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新体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40年来,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和宗旨,践行高校与社会的互动,重视国内外校际的交流与合作。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按照“一主两翼”创新发展的格局和思路,进一步发挥学校“小而精、优而特”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一主”是指学历教育(即大专、中专学历教育),“两翼”分别是合作办学与培训、产业经营与孵化。树立“德为根、人为本、和为贵、能为先”的育人宗旨,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进一步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开院在新时代发展前行注入生机与活力。学校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在区域产业集群建设和园区、企业发展中,找准并不断夯实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着力提升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

  40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开放、交流与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各类教育资源,因此撤掉“围墙”让学校与社会互动,已成为开院鲜明的办学特色。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必须强化“贴近社会、贴近经济、贴近民众”的教育教学举措,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打造“四链”融合育人平台,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40年来,开院始终以“开放、融合、转型、创新、发展”为主线,不断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完善“思政引领、品行养成、知技结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育人模式,努力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增进学生社会适应力、激发学生内在原动力、提高学生定位精准力。着力从“真融”“综合”“广服务”三个点位,从教师、教材、教法向数智赋能的“智能教师”“智能教材”“智能教法”逐步转型,集聚社、校、企多元资源,打造“四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育人平台,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就业共担”的校企合作。打造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教育资源、人力资源、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相互整合、相互促进,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大力发扬“三牛”精神,拓荒前行、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成就了今天的开院。开院的创业者们就是一群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拓荒者,他们身上体现出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办学育人的过程中,开院全体教职员工秉持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多渠道多维度践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利用和挖掘武汉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党、团日活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并将其转化为铸魂育人的鲜活教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围绕无私奉献、创新进取等主题设计教案,将“三牛”精神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导开院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举办阅读红色经典书籍主题系列活动,采用荐书、征文、展览、讲座、全场景沉浸式阅读等多种形式,领悟“三牛”精神,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双重目标。

  开院始终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认真落实“五育”并举,推进“三全育人”,秉持“修德、求知、强能、报国”的校训,倡导“立德树人、博爱诚信、精技强能、开拓创新”的校风,“德能兼备”的教风,“求实创新”的学风和“敬业尚实”的工作作风。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校训、校风发力,大力提倡“做、学、教”相结合,在“学中做,做中学”。以高品质课堂教学给力,以有效的学习方法加力。在工学结合中把学习的根扎深、把学习的枝长高、把学习的叶铺广,学习的视野路径就宽广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提升。开院教师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并通过创设积极、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教学中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即“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更好地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协同育人模式,打通育人和用人“最后一公里”

  学校围绕“三合四链”(“三合”是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四链”是指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构建“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就业共担”的“四共”协同育人模式,促进职教资源、人力资源、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相互整合、相互促进。为此,开院改变职业教育的传统模式和理念,确立“实习实训就业”在教育教学环节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加强与行业、产业、企业的合作。学生大一期间就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做一个全面了解和早期规划,让学生了解在校三年的学习中应该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预判三年学完后能达到的专业和技能水平。逐步建立起一套以实习实训就业为中心的育人新模式和新机制,将实习实训就业工作融入到全校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之中,调动激发教职工关心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工作、服务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工作、参与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角色融入、行动融合、载体融通、资源融汇的良性格局,构建完善组织保障、精准指导、岗位拓展、就业反馈“四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就业工作管理体系。

  学校先后与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北京未科新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格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专业共建和人才共育,并成立了“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华为云学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心”,充分利用行业专业人才提供的专业核心课程,利用华为云资源,在课程中融入华为ICT证书课程,实现课证融合、以证促岗。

  学校依托地处“武汉光谷”高新科技园区中心的区位优势,主动“联姻”各行各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人培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材研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信息机电学院与武汉智能装备研究院开展全方位合作,一方面借助企业资源和真实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另一方面使学生在企业的参访中,在实习实训基地的训练和体验中,更加贴近企业、贴近岗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化,把“岗课赛证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校企合作双方通过实地走访和网络调研,把“以岗定课”作为人培方案制定的核心原则。学生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专业集群。

  数智赋能,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数智素养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因此,开院不断探索适应数智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奠定基础。

  就数智赋能促进开院教育教学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这一命题,要求全校教职工加强学习,结合开院的校情及所在部门岗位的实际情况,就数智化转型提出建议、项目和方案。通过学习讨论,教职工一致认为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数智化转型之需。将原有的“师—生”互动转变为“师—机—生”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教学环境更加开放、师生关系更加平等、育人方式更加灵活的教育教学新生态。这种新生态不仅对教学手段、教师综合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真实场景体验数智化教学环境的创新,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学生高效地学,以更富有教育力、学习力、生长力的状态顺应数智化的转型。

  开院不断强化教师团队人工智能技术素养,用活“机器人教师”教学资源,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多元角色能力。加强智能、多样、可视、动态、形象的“云活页”教材和多功能的电子学教材建设,形成新教材与新教法共存互补的新形态。逐步形成混合式、交互式、社交式等多种教与学融合模式,丰富“人岗合一”“人机合一”的职场体验和虚拟仿真实境教学、多师同堂等教学方法的探索,实现师生多维交互学习的新生态。通过建立虚拟仿真技术实训平台和建设虚拟仿真课程资源,解决相关专业群“看不见、进不去、有危险、难再现”的实践教学难题。

  学校从四个方面提升教师数智化的能力:一是提升教师数智化生存与适应能力,让教师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二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让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三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让教师成为教学方法的创新者;四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让教师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终身学习者和指导者。

  多年来,开院秉承“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的职教理念。真正做到面向地方和区域,面向产业、行业和企业,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向”在行业和企业、定“性”在专业、定“型”在应用、定“位”在教学、定“格”在实践。把科学素养、工程基础、创新思维、数智技能、系统观念、跨界融合、迁移能力等作为人才培养要素。以未来产业为先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做好“建”——校、行、企网络,“融”——产、科、教融合,“用”——数智化运用,让数智化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等各项工作,从而有效促进职教资源、人力资源、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相互整合、优化提升,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外部联通”的优质数智教育资源全覆盖。

  未来,开院人将继续探索开放办学的新理念、新视野、新模式、新目标,以开放的姿态不断整合、利用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展办学的物理和虚拟空间,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构建一个数智化、网络化、多媒体交互式的开放教育大平台,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游清泉)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职教之声 07四秩风华桃李天下 开放图强再谱新篇 游清泉2024-10-18 ——写在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原湖北函授大学)建校40周年之际 2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