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 星期四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振兴路小学
探索“四+”研修路径 促进校本研修发展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振兴路小学借鉴国家级别优秀教学成果,开展教师问卷调研,聚焦学科关键问题,确立了“借力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的研究方向。以语文学科基地建设为抓手,通过“四+”路径实践推进,构建了“1+1+N”研修机制,丰富了“三位一体”研修课程体系,实现校本教研跨越式发展,学科基地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发展。

  学校构建了“教务处—学科中心教研基地—学科教研组—教师”立体多维校本研修体系,以促进教师水平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科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品质提升、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五个促进”为目标,聚焦学科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质量评价、教师团队建设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对各级研修活动进行统筹、推进、落实和督查,通过日常教研改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全面推进校本教研效果。

  推进“四+”路径

  提升研修品质

  以语文学科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四+”路径实践推进,带动其他学科基地建设,找真问题、做真研究,形成了中心联动、多点开花的“四+”研修格局。

  (一)“学科基地+主题研修”路径。建立“四段三步”主题研修模式,即“界定问题—主题研讨—课例打磨—总结提升”,开展基于问题的主题研修活动。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与互动情况,收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问题,最后确立本期研修主题;通过教师自主学习、集体研讨、同伴交流等方式,达到互动交流、思想碰撞,在主题研讨中达成育人共识;小组内推荐主讲教师按照研讨的思路进行课例分析解读、专题研讨,其余教师进行听课记录、实践反思;在最后的总结提升环节,通过基地教师的集体改进,形成对研修主题最终教学设计,应用到教学中。通过“研、学、做”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让研修更有深度。

  (二)“学科基地+跨学科融合”路径。采用矩阵结构形式,聚焦“阅读教学”“生态课堂”等核心课题,从不同学科抽调骨干教师组成跨学科研究团队,采取联合攻关的方式,组织开展联合大教研活动,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积极探索实践跨学科融合教学。学校依托语文基地的阅读教学,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进行融合教学。语文课上阅读、数学课上分类、英语课上介绍、音乐课上演唱、美术课上绘画、劳动课上制作,课程丰富多彩、作品各式各样,已经成为学校特色课程之一。

  (三)“学科基地+名师引领”路径。探索“355”推进模式,完善“三大机制”(梯队认定机制、考核激励机制、教师培养机制)、搭建“五个平台”(读书活动平台、课堂展示平台、经验交流平台、名师带动平台、三格培训平台)、构建“五个引领环节”(现身说法、导师帮带、跟岗锻炼、主题研讨、科研引领),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团队成员发展,通过搭建平台,让研修团队有发展。

  (四)“学科基地+双微驱动”路径。建立以微团队为平台,微任务为抓手,微项目、微课程为载体的新路径,设立教研组、师徒结对、备课组、班级管理组等微团队,通过“制定方案—组建团队—确立任务—研讨反思—总结提升”,层层推进,实现目标。

  构建“1+1+N”机制

  实现研修深度

  创建了“1(领衔人)+1(学科基地团队)+N(教师)”模式,充分发挥基地负责人的引领作用,积极打造学习共同体。强化问题导向,针对发现的教研问题,通过课题研究、课堂优化、课程开发,组织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研修讲座和培训活动,开展教师间的合作与研究,发挥团队的资源效应,促成问题解决,助推教师专业水平可持续发展,积累学科教学知识,利用推广、辐射、合作,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创新的教研机制,影响更多教师为学校教育努力工作。

  具体研修方式有:校本教研与总结经验相结合,同课异构与互动研讨相结合,网络培训与现场教研相结合,名师大课堂与专家对话相结合,研究课堂与常态课堂相结合,“双师”课堂与校际教研相结合。

  以2024年4月开展的大单元教学教研活动为例,采用校本教研与总结经验相结合、研究课堂与常态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研。先由中心学科组负责人宣布当月教研主题——各学科进行大单元教学活动展示。各教研组领取任务后进行任务分解。环节一是前置学习:学习与主题相关的课标解读、内容分析、教学规划等内容,每个主题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环节二是任务驱动的校本教研:按指定的任务开展备课、教学设计、中心学科组负责人指导。环节三是课例研讨的基地教研:教学展示交流、研讨专题负责人指导。最后进行教学反思与成果分享,修订教学定案、方案、课例、研讨论文等。与县域内学科教研基地的教师采用“双师”课堂与校际教研相结合、名师大课堂与专家对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校际教研。

  这一教研机制改变了教师研修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主题学习、教师反思、同伴互动、专家引领,再到教师的再实践、再反思、再进步,实现教师深度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推进学校深度教研。

  丰富“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拓宽研修广度

  为满足基地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需求,学校集合骨干力量丰富教师校本研训课程,实施了分层分类建构。校本研训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个类别,每个学科按照通识类、专业类、特需类进行建构。聚焦学科教学关键问题、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学科学业评价、学科教学资源整合等重要问题,整合不同年段、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层段教师的需求,涉及多个研修范畴与主题,为教师的自主发展、专业发展和持续发展拓宽了广度,奠定了基础。其中,研究的“‘三段五学’课堂结构解读及课例”成为各学科通识课程之一。

  聚焦跨越式校本研训

  赋能研修成效

  (一)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通过探索“四+”研修路径,实现了校本研修跨越式发展,学科基地教师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和阅读教学业务能力都有较大提高,从关心“教师的教”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

  (二)赋能学校特色发展

  多维、多元的教研活动增强了实效性,同时也带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学科基地建设中,聚焦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实施构建“阅读生态共同体”特色项目,打造“126”阅读工程,其中“1”是指一体:学校是生态阅读教学的主体;“2”是指两翼:社区和家庭是生态阅读教学的两翼;“6”是指文化环境、多元课程、生态课堂、主题活动、亲子阅读、书香社区6个模块,开发了“一主两翼”多元校本课程内容体系,打造了“3+6”课型多元、课堂高效的生态课堂,更好地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奠定基础。

  (刘霞)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1探索“四+”研修路径 促进校本研修发展 刘霞2024-10-17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振兴路小学 2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