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改风采
2024-08-26 星期一
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打造“走深、走心”的党史课实践教学模式
简华春

  近年来,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党史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化“被动听”为“主动讲”,从“课堂学”到“实践用”,使党史教学变得鲜活可感,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之旅,在潜移默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加强红色讲解团队建设:红色场馆里的教学相长、师生共赢

  红色场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生动教材和直观见证。在红色场馆开展中国共产党历史课的现场教学,是一种颇具感染力和教育意义及价值的学习方式,中国共产党历史课实践教学实现对学生的全员覆盖。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红色讲解团队的建设,通过与百色起义纪念馆进行校馆合作,协同育人,建立红色讲解员志愿服务队,承担百色起义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百色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专题展厅等红色场馆的解说工作,与此同时,在校内组建百色学院“百色精神铸红魂育人成果展示”讲解队,承担校内红色场馆的讲解工作,形成了一支有信仰、有责任、有担当的师生红色讲解员志愿服务队。在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学院“百色精神铸红魂育人成果展示厅”,学校师生共同担任讲解员,讲述百色起义、红七军光辉的战斗历程和右江各族人民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英雄事迹,以及百色精神的形成、传承和发扬、“百色精神铸红魂育人”体系等内容,使学生沉浸在红色文化的氛围中学习党史知识,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师生讲解时,主要采用师生分段合作讲解、学生主讲教师点评的方式。在合作讲解过程中,教师既可以从中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讲解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又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讲解内容和技巧的训练,与参与活动的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党史,把握红色文化精髓。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还使课程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学生在准备讲解和聆听讲解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完善讲解内容和形式,不断提升讲解的层次、拓展讲解的深度,加深自身对红色历史的理解和感悟,用心用情用力讲好红色故事,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在合作中实现共同成长和进步。

  亲历体验感悟:铸牢学生砥砺奋进的理想信念

  多样化的党史实践教学体验活动,能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党史,引导学生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铸牢政治灵魂。在百色起义纪念碑前,举行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演唱《红军纪律歌》;在黄文秀先进事迹展示馆,举行“文秀日记诵读”活动,让学生读懂黄文秀扎根基层、为家乡脱贫致富而奉献的情怀,传承黄文秀同志的优秀品质,明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争做“黄文秀式好青年”。通过观看与党史有关的优秀影视作品,开展“读原著 学原文 悟原理”的品读经典活动,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加深其对党史的理解与思考。同时,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教学,组织学生参与与课程有关的比赛活动,如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挑战赛、“寻红色记忆 筑青春之梦”百色起义革命知识大闯关活动以及校内的党史知识竞赛等,以赛带学、以赛促学,使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接受沉浸式学习教育,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党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真正做到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红色宣讲队:红色文化的践行者和宣传员

  依托“青马文秀”工作室、辅导员领航工作室等,打造全员育人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与党史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解读红色理论,传承红色精神,强化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建构。开展“中国精神 红色声音”的班级宣讲、红色故事会、红色歌谣大家唱活动;组织“重温红色记忆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研学活动,开展祭奠英烈、普法、社会调研活动;组建“学党史、跟党走、以红育人”党史学习实践团,录制“青马说党史”系列微视频;引导学生到农村、社区,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和志愿服务,进行“百年百村百场百人讲”活动。百名“青马学员”赴边疆民族地区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让党的新思想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心里,走进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党史的独特感悟。

  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理论实践并举原则,以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加强红色讲解团队建设、亲历体验感悟、组建红色宣讲队为抓手,通过情感教育渗透,融知识性、思想性、理论性为一体,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党史知识体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本文系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代码:0305]阶段性成果)

  (简华春)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