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改风采
2024-08-18 星期日
湖南农业大学
以“四双”举措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王薇薇 庹炼 黄沆

  湖南农业大学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放在办学治校全局的重要位置,将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校内涵建设、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研究生教育改革部署与学校“十四五”规划深度融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五育”并举,探索“思政+学科”“制度+队伍”“求质+增量”“科教+产教”的“四双”举措,推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思政+学科”双引领 铸牢育人根与魂

  学校充分发挥“思政+学科”的引领作用,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深挖学科育人资源,着力培育有温度的研究生。

  强化党建引领。遴选首批8个研究生党支部作为样板党支部创建培育对象,“园艺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被推荐参与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遴选,资源学院博士黄粤林被推荐参与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遴选。涌现出湖南省高校第三届“最美大学生”何轮,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党员王芳、丁海峰,“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孙海波、杨成林,以及祝海竣、何轮等一大批优秀典型。

  优化学科布局。充分发挥作物学、园艺学、畜牧学等品牌学科优势,带动学科整体实力提升。新增了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机械、土木水利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整合撤并了所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优化学位授权点结构。积极促进农学与工学、理学与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抓实课程育人。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研究生教育全过程,不断加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获首届湖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立项建设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思政项目8项,“大思政课”建设有力推进。

  坚持“五育”并举。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专业知识与综合素养深度融合,将德育、美育、体育纳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依托学术活动节、“暑期学校”、体育竞赛、演讲辩论等文体活动平台,研究生综合素养得到展现。近5年,研究生获得国家级别奖项82项、省级奖项183项,涌现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莫博程等一批优秀典型。

  “制度+队伍”双保障 激活育人新引擎

  学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多措并举,不断加强研究生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健全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严抓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工作,优化实施分流淘汰机制,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督查督导,研究生学位论文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评价机制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严格落实学位论文质量监督环节,开展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共计2098篇次,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最终通过率达98.05%,形成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督、控制、保障闭环反馈机制。

  完善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办法、涉密学位论文管理办法等制度,抓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预答辩和答辩等关键环节,加强质量监控,强化导师、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权责,加强对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的把关。近5年,有25篇博士论文、137篇硕士论文获评省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生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2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20以上的高质量论文5篇,影响因子10以上的高质量论文69篇,SCI论文数量增幅达181.3%。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导师队伍优化补强,新增12名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7名兼职硕士生导师、1名学术学位硕导、1名专业学位校内导师、17名专业学位校外导师;6名研究生指导教师、4个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获评湖南省第三届“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学位点建设动态推进,组织完成了20个参评周期性合格评估学位点(2022年度)的年度建设报告,完成了12个学位点专项核验工作。其中,9个获得“继续授权”。

  “求质+增量”双提升 把好育人入口关

  学校构建多元选拔的招生体系,不断完善分类招收、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信息公开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和数量。

  稳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近5年来,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9年的160人增长到2023年的197人,增幅达2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9年的600人增长到2023年的827人,增幅达37.8%。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9年的614人增长到2023年的1242人,增幅达102.3%。2023年,录取各类研究生2602人,招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实现科研博士计划“零”的突破。

  实施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建立完善博士生选拔评价指标体系,将理想信念、政治素质、家国情怀作为根本,加强对考生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各方面的综合考核和全面评价,科学选才鉴才。从2019年起,学校全面实施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

  优化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结合学科发展、立德树人成效、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社会服务等关键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将“基本指标+生源指标”的分配模式调整为“基本指标+专项指标”。实施招生指标动态调整机制,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聚焦区域发展的急需学科给予招生计划增量支持;以粮食安全、种业振兴与产业链创新为学科攻坚重点,从招生总指标单列专项;将招生计划向学术活跃、培养质量高的导师和团队倾斜,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研究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科学研究,实现“产业、教学、研发、转化、实践”的贯通式培养。在博士研究生层面,专项招生指标的占比从2019年的21.8%稳步攀升至2023年的68.5%;在硕士研究生层面,专项招生指标从2019年的9.45%大幅跃升至2023年的45.75%,精准定位和持续优化招生工作。

  “科教+产教”双融合 搭建育人“练兵场”

  学校坚持“农业大学姓农为农”的使命担当,树立“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理念,促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面向“三农”需求,打造“行走的课堂”。引导研究生在“行走的课堂”里解民生、治学问,作奉献、长才干。近5年来,组织83支博士团队、1500余人次研究生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敢于吃苦”,走进农业农村一线践行使命担当,事迹被多家权威媒体宣传报道。

  精进志愿服务,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自2019年起,学校选派5批次35名研究生志愿者,奔赴湘西花垣驰援学校驻村帮扶工作,支教团获评学校“2021年度人物团体”。2023年,学校在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欣浩翔杯”第一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促进专业学位分类培养,平台建设持续加强。立项建设湖南省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4个、科教融汇基地2个、产教融合基地2个,新增建设校级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15个。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蓬勃发展,13个学院、25个学科在全省37个县(市、区)建有70个各级科技小院,其中教育部门、农业农村部门、中国科协支持共建的科技小院6个,400多名导师和研究生扎根“三湘大地”,服务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在笃行实干中解民生、治学问。

  推动“四链”融合,经验成果实现重大突破。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众多优秀的教学成果得以涌现和推广。2023年,3项研究生教育成果荣获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总数实现了学校办学历史上的新突破,在湖南省属高校中位居前列,充分展现了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取得的成效。2019年以来,学校到账科研总经费实现5年连续增长,2023年首次突破4亿元,达到4.17亿元。

  (王薇薇 庹炼 黄沆)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