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校长周刊·实务
2024-08-14 星期三
用课程表保障跨学科主题学习落地
于飞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安排紧凑,教师难以抽出专门时间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导致跨学科主题学习效果不好;由于课程内容分散,学生难以形成对跨学科主题的整体认识,导致参与度不高。可见,时间安排成为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确保时间连续。每一个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都有它的内在逻辑,课程表的编排依据的就是这个内在逻辑。跨学科主题学习课表体现的是年级集体行为,每个学期开学前,应结合新课标要求,在教师跨学科集体教研的基础上,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跨学科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筹安排本年级课程表。根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需要,设定一个或多个跨学科主题学习周、月,或者连续的2—3天集中安排相关学科的课程和活动,围绕共同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在课表中予以明确标注。根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需要,灵活调整各学科的时间顺序,集中开展相关学科的课程和活动。例如,结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可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我是环保小卫士”,整合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6个学科,通过观看视频、实地考察、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身边的节能减排、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学期开学前,年级各学科教师集体教研完成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在课表中安排一个下午加一个整天的时间,集中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将这部分课时在课表中明确标注出来,让学生和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第一天下午,安排道德与法治和语文学科各1课时。道德与法治课堂了解资源的珍贵,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做到不污染空气;语文课堂阅读环保故事、讨论身边的环保问题,通过演讲、辩论等形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第二天上午,安排科学和数学课各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2课时。科学课上了解环保的基本知识;数学课上计算家庭的节能减排量和经济效益;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参与校园清洁等环保实践活动,或到污水处理厂实地考察,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二天下午,安排艺术、道德与法治课各1课时。艺术课上,通过创作环保主题的绘画作品、思维导图等,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道德与法治课上,作为“我是环保小卫士”总结课,展示小组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价与反馈。

  安排跨学科实践活动,并为展示和评价预留时间。跨学科主题学习需围绕主题安排实地考察、实验探究、项目研究等实践活动,这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非常重要,但常常因为时间紧张、不好组织等原因被忽视,需要将具体的时间、地点、目标等体现在课表中,如果不明确地安排在课表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同时,跨学科主题学习也要建立评价机制,如设立跨学科学习成果展示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需要在课表中明确列出展示与评价的时间、方式和标准,设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