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 星期二
河北沧州运河区多举措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书香氤氲满运河
本报记者 周洪松

  晨光漫过京杭大运河的堤岸,孩子们手捧书本沉浸其中,书声琅琅,校园舒展成流动的诗卷。这些寻常景象,汇成了书香氤氲千年古城的动人音符。

  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教体局以大运河文化为根基,通过区域整体推进、家校社联动、特色品牌塑造,创新实施了“一书·一家·一城·一群人”读书工程。“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如今,这场文化浸润行动正在参与着这座城市精神气质的提振与重塑。

  区域整体推进,优化阅读资源配置,是运河区推进读书工程的首务。“营造浓郁阅读文化,打造阅读新样态,夯实软硬件基础建设必不可少。”运河区教体局局长杨志辉说。

  “这段漕运史里藏着咱们学校的前身……”运河水泛起细碎波纹,南川楼飞檐下“运河书社”每周一次的阅读沙龙正在进行,水月寺小学教师王淑君捧着共读书目《沧州运河志》说。

  运河区启动“每天读书一小时”活动,倡导师生过“书式”生活,还实施“小作家种子工程”。其中,解放路小学已结集出版学生作品。各校纷纷成立文学社、读写班,定期开展读书沙龙、经典讲堂。

  目前,运河区“人人都参与、人人有收获”的阅读新样态正在悄然形成。

  “妈妈,今天我们读《夏洛的网》时,老师说威尔伯像运河里的小舢板,虽然摇晃但很勇敢。”晚餐后,育红小学三年级学生王雨桐拽着妈妈坐到书桌前交流读书心得。台灯下,母女俩还在“家庭阅读手账”上画下插图:胖胖的小猪戴着草帽,漂浮在运河的浪花里。

  类似的情景,每天都在运河区众多家庭上演。亲子阅读将缕缕书香传播到了每一个家庭。与孩子共读,创作诗配画、阅读小报等,成为每个家庭的一种幸福与快乐。

  家校社联动发力,才能逐渐培育起阅读新风尚。

  教师引领学生、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影响社会,运河区全员阅读体系逐渐形成气候。特色品牌创建,日渐汇聚起阅读新活力。

  连续5年,运河区举办读书节活动,累计上报相关作品16550余篇,师生参与率100%,成为全区一项别具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年来,运河区已评选出“书香少年”1800多人、“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200多个,涌现出了一大批阅读特色品牌学校。其中,上海路小学、解放路小学相继荣获“全国书香校园”“河北省书香校园”称号。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