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星期三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培养基层财会人才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石琳 光琳 焦建平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服务“三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直接关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幸福生活。作为江苏省财政部门直属的行业办学高校,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深刻把握乡村全面振兴对基层财会人才的迫切需求,以“服务乡村、培优人才”为使命,创新探索出一条“树人兴农、三资善治”的基层财会人才培养新路。

  精准定位

  锚定乡村需求,确立特色培养规格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带动农村集体经济迅猛发展,催生了更多基层就业岗位。学校紧扣乡村振兴对基层财会人才的特殊要求,不断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特色培养规格。一是精准洞察基层财会人才培养缺口。学校先后成立乡村振兴研究所、乡村财会监督研究所等7个研究机构,紧扣苏北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求开展走访调研,明确了财会同质化人才培养难以适配村集体经济组织“重三资监管、强惠农核算、善基层治理”岗位要求的人才供需痛点。二是科学明晰基层财会人才培养画像。搭建基层财政干部培训基地,在多年的培训实践互动中深度解码基层财会人才核心技能素养,即需掌握村集体资金拨付审核等实操技能,需熟悉政策、能为农户解读补贴申报财务要求,需理解乡镇财政管理体系,可配合完成村级财务公开、权力监督等工作,最终清晰勾勒出“精财会、熟乡村、善服务、能治理”的基层财会人才培养画像。三是论证确立基层财会人才培养规格。成立“政行校企村”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政府部门从基层财经治理政策导向提出要求,行业企业从岗位实操标准给出建议,村级代表从实际需求反馈痛点,学校结合人才培养规律整合意见。经过反复研讨与优化,确立“行业精专、三资善治”人才培养规格,既要求学生扎实掌握企业会计等财会领域基础能力,又需具备贴合基层场景的专项技能,实现“专业基础牢、专项技能精”,解决“懂企业不懂乡村”的适配难题。

  农账融课

  “四位一体”融合,重构特色课程体系

  学校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面嵌入教学主渠道,以“课岗、课赛、课证、课创”四融合为建构路径,实现了从通用教材向基层场景的精准转向。一是课岗融合,完善农账课程体系。开设“数智农经管理”微专业,开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涉农审计案例”“农业经济大数据分析”等课程,填补乡村账务在教学体系中的空白,构建起覆盖乡村核心财务业务的课程架构。二是课赛融合,构建农账课程模块。依托“乡村三资管理比武”等赛事,构建乡村农经人员技能大比武题库,设计“农村集体‘三资’大起底百问百答”“涉农税收数据分析”等赛项,将赛事场景转化为教学场景,夯实课程实战基础。三是课证融合,优化农账课程内容。将初级会计师、大数据财务分析、财务数字化应用等证书考核相关内容嵌入课程,以证促学,推动课程内容与前沿接轨。四是课创融合,拓展农账课程领域。开发“业财融合会计基础”“业财融合筹资管理”“小微企业融资决策”“乡镇项目投资评估”等课程,推动财会课程从“后端支持”转向“前端赋能”,引导学生开展涉农创业实践,拓展课程支撑领域。

  农情融教

  “三台协同”共育,打造特色平台资源

  学校依托行业办学优势,整合“政行校企村”五方资源,构建互融互促的综合育人平台。一是双向派驻,打造知农师资平台。邀请基层财务专家进校园,深度参与涉农财会课程开发、实训方案设计及现场教学指导;组织校内教师深入基层岗位实践锻炼,通过参与乡村财会帮扶、“以审代训”、财务管理调研等工作,厚植“为农服务”情怀。二是逐数向智,打造涉农实训平台。先后建设省级大商科智慧教育实训平台、省级数字赋能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形成层级递进的实训平台体系;开发特色涉农实训资源,系统集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链路智慧教学环境;持续嵌入村集体资产审计等业务场景,推动实训环境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三是联农共建,打造向农实践平台。深化与连云港市农业农村部门经管站、强村公司合作,共建“基层税务实践基地”“以审代训大学生实习基地”“三资比武实践项目”“税收普法教育基地”等9个实践平台。深度对接基层财会工作实际需求,将实践内容延伸至乡村财税申报、集体资产监管、涉农项目审计等领域,实现实践教学与基层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

  树人兴农

  “三阶三动”赋能,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学校以“课堂教学+项目实训+岗位实习”为关键点,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效,构建满足基层财会人才成长的完整链路。一是在课堂筑基阶段,强化教学互动。全面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研讨与小组协作课堂组织形式。将抽象的乡财政策等知识点,转化为具象的“互动模块”和“热点议题”,开展情境化辨析与决策推演,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植“知农爱农”情怀,为“树人兴农”固本强基。二是在实训赋能阶段,强化项目驱动。依托数字平台精准模拟“三资”清查、涉农项目审计、乡财报表编制等仿真业务场景。以综合性的“项目任务包”驱动学生组建团队,完成从数据整理到报告撰写的全流程落地,提升“懂农助农”技能,为“树人兴农”锻造精兵。三是在岗位实战阶段,强化实操能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驻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农企业等真实基层岗位,承担乡财核算、“三资”台账动态管理、财务检查等任务。落实“真账真做、真疑真探”,不仅熟练业务操作,更深刻理解基层治理的复杂性与规律性,让学生在服务乡村的实践中绽放青春,锤炼“强农兴农”功夫,为“树人兴农”贡献才智。

  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更多“留得住、干得好”的专业人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将继续深化“政校行企村”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财会人才培养体系,让更多优秀财会人才带着专业知识、怀着乡土情怀投身乡村全面振兴大潮,以“财智”之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石琳 光琳 焦建平)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