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星期三
赣南师范大学
创新“三化”模式 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刘海平 吴磊

  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提升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则是其重要抓手。《江西省贯彻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十五条措施》明确指出,要“定期举办‘未来教师职业能力展示活动’,引导各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改进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有效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

  2013年以来,赣南师范大学针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强、家国情怀浓的基础教育师资紧缺,无法满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需求的问题,通过全校师范教育思想大讨论,凝聚育人共识,前瞻性地提出将“价值塑造,学科融合”理念融入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全过程。

  在目标上,学校确立以培养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扎实,教育与传播力强”的基础教育师资为育人目标;在内容上,学校聚焦师范生“一种能力两种意识”提升,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依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体系构建研究”等省部级教改课题,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在手段上,学校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突出新文科的学科和技术等特征。当前,赣南师范大学形成了新文科背景下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三化”模式,即课程体系系统化、教学资源多元化和教学方式立体化。

  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发挥“调研—教研—科研”相促进的作用,构建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的顶层设计;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融“教材—网络—平台”为一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校本教材、网络空间与实践平台建设,夯实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的养料基础;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协同“课堂—项目—活动”三维度,以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改革为轴,以初、中、高“三阶”线上训练项目为经,以校园文化、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为纬,丰富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整体规划+逐阶构建+联通实施”设计原则,构建系统化的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课程体系。

  整体规划课程体系。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赣南师范大学持续强化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要求,从“学科与专业、知识与能力、思政与价值”三个维度设计知识型课程、技能型课程和应用型课程,整体规划课程体系。

  逐阶构建教学内容。赣南师范大学按照“低阶到高阶,四年不断线”的原则,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不同阶段设置逐阶提高的教学内容。一、二年级开设知识型素养课程,二、三年级开设训练类技能课程,三、四年级开设应用型技能提升课程。

  联通实施课程供给。一方面,建设学校教师主讲的“普通话与教师语言”等7门必修课程;另一方面,引进“爱课程”“学习通”等平台的“经典朗诵”等25门语言文字类线上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通过兴趣引导、分类开课及能力训练,促进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实现培元育才多样化。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科学整合课程资源,构建能够提升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是关键。通过以上举措,赣南师范大学解决了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各阶段课程内容衔接不够的问题。

  (二)坚持“校本教材+网络资源+平台资源”分类建设,开发多元化的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教学资源。

  开发校本特色教材。赣南师范大学从国家关注、社会需要、文化传承和学生发展四个维度出发,开发了“大学书法教程”“经典朗诵教程”等校本特色教材。

  拓展网络教学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建设了“大学语文”“普通话教与学”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创建了“赣江诗会”微信公众号和“苏区红”数字资源库。

  创建平台教学资源。建设了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展馆、赣南师范大学客家民俗博物馆等实践平台,提供语言学习与应用的多彩情境,提升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增强其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

  教学资源是达成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足量供给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的优质教学资源、厚植师范生家国情怀成为必然要求。通过以上举措,赣南师范大学解决了教学资源不够丰富的问题。

  (三)坚持“课堂教学+项目训练+实践活动”三维融合,拓展立体化的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教学方式。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方法。赣南师范大学利用线上课程资源,借助“雨课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可视化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实施“逐阶递进”三阶训练项目提升方式。赣南师范大学按照“四年贯彻、横向关联”的原则,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发了初、中、高“逐阶递进”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线训练项目100余项。分别对应低、中、高年级学生,初阶关注素养训练,中阶重在技能提升,高阶强化应用能力,通过初、中、高“三阶”训练提升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常态化开展校园广播、班级演讲等文化浸润活动,周期性开展诵读大赛、讲解大赛等竞赛活动,定期开展送培送教、推普培训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师范生在实践中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赣南师范大学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创建多维立体的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的问题。

  10余年来,“三化”模式助力学校获批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获评2023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承红诵典·兴乡佳‘话’”“语润赣南·薪火兴乡”等推普实践团队获评2021年、2022年“全国优秀实践团队”,“薪火筑梦·语泽赣南”实践团队获评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团队,受到教育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联合表彰;在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红色专项一等奖,在2021年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中荣获团队一等奖,师生荣获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优秀组织(集体)奖和个人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500余人次。赣南师范大学作为高校代表在江西省语言文字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育人模式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推广。

  (刘海平 吴磊)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