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融合进头脑、生活融入进社区、学习融汇进课堂、素质融铸进社团、职业融通进藏区,近年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形成“五融五进”教育模式,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学生管理工作。 思政融合进头脑 打造文化育人“源头活水” 搭建宣传平台,以润物无声方式强化思想引领。学校近1.5万名学生中,民族地区学生约2000人。学校积极整合民族教育资源,结合淮安本地文化,通过媒体平台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栏,引导民族地区学生认识淮安,促进各民族学生团结共进。 注重典型引领,营造有形有感有效的沉浸式氛围。选拔民族地区学生干部,在学生党团组织中发挥作用。 生活融入进社区 汇聚管理育人“点点滴滴” 在“一站式”社区开展地方文化交流会。民族地区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每逢周末或重大节日,社区组织学生表演民族舞蹈,带动各民族地区学生参加活动,营造其乐融融、亲如一家的浓厚氛围。 在生活细节上给予关心关爱。在食堂设置民族美食窗口,让学生都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贴心安排低楼层宿舍与辅导员健康关怀,帮助高海拔学生平稳过渡“醉氧”期;高度重视经济帮扶,加强对学生的资助力度,每年面向民族地区学生发放的奖助学金逾500万元。 关注学生健康教育。每年组织边远地区学生免费进行结核筛查。专项经费投入逐年增长至50余万元每年,通过与淮安市疾控部门、传染病专科医院开设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做好学生传染病防治教育工作。 学习融汇进课堂 激发人才培养“澎湃动力” 紧跟时代发展,构建服务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已形成民族地区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情况调研报告、护理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双对接”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等系列成果,解决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难清晰、专业课程内容难衔接、思学做评难一体、质量提升难持续”的问题。 整合育人资源,构建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文化基础弱但动手能力强的情况,学校整合区域产教融合教育资源,校企合作构建“中高本”贯通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分层分类规划,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数字课程与实训室。 实施学业支持,构建全面发展的成长通道。基于学生多样性特点,学校早在2018年便启动了学业支持计划,通过分层教学、分群体辅导,由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准辅导;通过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挥省内优秀学生朋辈力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与教师帮扶形成优势互补。 素质融铸进社团 推动组织育人“同流共进”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文化艺术节、青年大学习、“石榴籽”学习社、田径运动会等各类活动,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元素。 培养学生感恩情怀。充分尊重各民族习俗,通过组织欢庆会、锅庄舞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紧抓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契机,举办社区游园与民俗文化活动,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职业融通进藏区 共建协同育人“同心家园” 打通学生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建立学生就业微信群,精准推送招聘信息;建立“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班会、毕业生就业座谈会,辅导学生制作简历,了解毕业生的求职进展;打造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新路径,推动学生搭乘高质量“职通车”,拓宽学生就业路径;学校领导及专业导师多次赴民族地区走访调研,深入企业、医院及学生家庭,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精准帮扶学业与就业;利用暑期时间志愿者服务队为留守儿童送知识、送关爱。 (李金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