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是省内较早开设畜牧兽医专业的高职院校。2004年,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独立法人省级研究机构,以下简称“省家禽所”)并入学校。学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发现实现专业群对接产业、服务产业还有一些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亟待破解。自2014年起,学校以广东家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为契机,依托动物科技学院,制定“五方协同、四维联动”畜牧兽医专业群支撑特色家禽产业发展的建设方案。对接特色家禽产业,构建了由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等专业组成的畜牧兽医专业群。专业群实施动物科技学院—省家禽所“院所”一体化管理,依托中心内的“一校两园三所四协会多企业”,探索了专业群与特色家禽产业“双向支撑、双向赋能”共生发展的机制、平台和载体。2020年4月完成方案论证,开始实践及推广应用。 构建“园校行企所”五方协同机制 专业群依托中心,构建由学校、省家禽所、温氏集团等组成的理事会,形成涵盖“园校行企所”五方主体的联盟理事会架构。理事会下设产教供需对接、人才培养改革、成果应用化3个工作委员会,共建供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4个支撑平台,构建起“一校主导、两园承载、三所支撑、四协链接、众企深融”的五方协同新机制。 完善“四平台”育人支撑体系 共建聚焦供需信息、协同育人、教学资源、技术创新与应用4个方面的支撑平台,实现育人目标、育人主体、育人资源、育人模式全面对接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精准对接特色家禽产业,建立产业需求动态监测系统,每年定期发布养殖业人才需求白皮书、技术攻关项目指南,动态更新岗位能力标准。 协同育人平台:依托中心—清远鸡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共建温氏集团智慧养殖产业学院等3个省级产业学院,与温氏集团协作,通过教育部门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与温氏集团、天农食品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企业合作,由“校+企+职教专家”组成专家组指导开发教学资源。目前,共建动物医学省级教学资源库、国家资源库子库2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2个,建成岭南现代养殖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践基地101家。 技术创新与应用平台:共建广东现代农业(肉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广东省肉鸽科技创新中心等,组建由“1位行业指导首席科学家+1位校内首席专家+N位岗位专家+1个学生创新团队+1个企业试验示范基地”组成的产业体系团队,精准服务产业。 构建“四维联动”产业服务体系 学院围绕特色家禽产业,形成集“育、训、研、服”于一体的产业服务体系,以全方面服务反哺育人,赋能产业升级跃迁。 人才培养方面,常态化开设“温氏班”等企业订单班(年均21个),试点温氏现代学徒制。坚持以协同育人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五阶技能递进”(岗位通用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岗位综合技能、岗位拓展技能、岗位创新技能)课程体系,将行企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实践能力递进的教学体系,推行“园区轮岗—项目攻关—书证融通”三链融合培养,实现“人才供给精准化”。 技术培训方面,针对养殖户、防疫站人员、村官等开展专项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水平,累计培训30万人次。 科技服务方面,依托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千生连千村,服务千万户”社会实践项目、“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等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助力学校获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工作推进表现突出集体。 研发攻关方面,黄鸡和肉鸽产业体系团队持续在“繁养防检治”关键环节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研发,获批横纵向课题35项,研究经费达1800万元。 动物科技学院经过近10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校企联合育成粤禽皇2号、3号、5号鸡配套系,育成肉鸽配套系“天翔1号”,占全国种鸽市场的三分之一。建有清远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省现代家禽种业产业园科技平台、广东省粤北地方家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别、省级以上科研平台7个。面向肉鸽养殖技术人员等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累计超30万人次,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3项;承担省级以上重大协同创新项目68项。助力广东省家禽产业实现跃升,广东省清远鸡产业10年间产量增长2倍、产值增长近3倍;广东省肉鸽产业10年间产量与产值均增长2倍以上。2019年以来,动物科技学院累计接待160余个政府部门、300余所高校来校交流指导。 (王亚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