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星期三
德艺双馨铸师魂 知行合一育新人
——南昌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舞蹈学师范生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王孟

  南昌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作为江西省基础教育舞蹈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摒弃了舞蹈教育中“重技轻艺、重艺轻教”的单一路径,构建了一套以“德美并济”为灵魂、以“一专多能”为骨架、以“协同实践”为血肉、以“服务江西”为根基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旨在为赣鄱大地乃至全国输送一批批德艺双馨、知行合一的舞蹈教育筑梦人。

  德美并济,思政铸魂

  南昌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深刻认识到,未来的舞蹈教师不仅是技艺的传授者,更是美的塑造者、灵魂的工程师。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美并济,思政铸魂”,将红色文化融入艺术教育,以艺载道,在无声浸润中铸就师德师魂。学院立足江西红色沃土,构建了“以艺载道、思政铸魂”的特色育人模式。例如,深挖“八子参军”“八一南昌起义”等本土红色故事,将其作为创作核心素材,并创新性地将思政课堂搬上艺术舞台,通过创排《八个伢崽》《初心》《烽火邮路》《第一声枪响》等红色舞蹈作品,让学生在排演中亲历历史、感悟精神。这种“演一次故事,受一次洗礼”的沉浸式体验,不仅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思想境界同步提升,更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血脉,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种子深植于心,最终升华为坚定的师德信念与自觉的行动担当。

  文化传承,以文化人,厚植本土情怀。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学院亦致力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色”魅力。学院深知,一名有根的教育者,才能培养出有根的学生。为此,学院精心打造了“江西民间舞蹈”等特色精品课程,将赣南采茶歌舞的明快活泼、傩舞的神秘古朴、永新盾牌舞的刚劲威猛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系统性地引入专业课堂,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感悟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学院更鼓励学生在传承中创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创作素材,编排出《傩祈》《沁茶》《打糍粑》《一夜鱼龙舞》《盾牌舞》《叶伯探梦》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作品,并积极参与“非遗进社区”等社会传播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成为江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坚定文化自信。

  音舞相融,一专多能

  学院提出“一专多能”的培养理念,并着力构建“音舞相融”的实践课程群,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培养真正适应基础教育的复合型师资。

  课程重构,实现“五能”并举。学院大胆革新课程体系,在夯实舞蹈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增设了“中学音乐弹唱训练”“中学歌唱与指挥训练”“AI舞蹈影像”“AI舞蹈音乐制作基础”等特色课程。这一举措,旨在系统培养学生“能跳、能唱、能弹、能教、能编”的综合能力,精准对接新时代中小学美育对复合型师资的迫切需求,确保了毕业生既能“站稳舞台”,更能“胜任讲台”。

  学院创新性地实施“三塑”培养工程,为舞蹈师范生铺设了一条从“塑其形”到“塑其魂”再到“塑其行”的成长路径,全方位锻造舞蹈师范生的专业根基、品格与担当。“塑其形”是专业根基的锻造,学院通过“舞蹈技能大赛”“毕业剧目展演”等校内舞台,精雕细琢学生的身体技艺与艺术形态;“塑其魂”是师范品格的熔铸,通过教育见习、实习及“五个一(曲、谱、字、书、论)+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中小学一线,在真实课堂中淬炼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塑其行”则是社会价值的延伸,学院鼓励学生走向社区、福利院等广阔天地,在服务社会中检验所学、增长才干,最终引导其将个人艺术追求融入时代发展,行稳致远。

  协同育人,全程实践

  学院积极打破封闭的办学模式,构建了“院—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强大培养合力,为学生成长营造了开放、融合、高效的生态圈。

  内外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学院主动与地方政府部门、中小学、文化团体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建实践基地,聘请一线骨干教师、非遗传承人担任行业导师。这种合作模式,让学院的培养方案能够精准对接社会需求,也让社会资源能够反哺教育教学。学生在中小学实习时,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手把手指导;在社区开展文化活动时,有专业的文化工作者提供支持。这种内外联动方式,有效打破了校园与社会的壁垒,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做演教”一体,贯穿师范生成长全过程。在协同育人的框架下,学院创新性地提出了“做演教”一体化的实践路径,将“做中学、演中学、教中学”的理念贯穿师范生四年的学习生涯。从大一的“做”基础到大二的“演”作品,再到大三、大四的“教”实践,学生的能力培养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每一次“做”都是一次知识的内化,每一次“演”都是一次技艺的升华,每一次“教”都是一次素养的淬炼。这种全程化、一体化的实践模式,确保了学生在毕业时已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未来胜任教师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江西,服务基础

  以艺兴赣,服务地方发展。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南昌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始终牢记“扎根赣鄱,服务基础”的办学初心,将自身的发展与江西的文化繁荣和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学院师生以舞为媒,积极担当文化使者,在国内外舞台上展现风采。在国际交流中,他们先后于2017年受邀参加巴基斯坦独立日庆典演出,2023年远赴印度尼西亚“世界舞蹈节”演出,凭借精湛的艺术表演赢得当地权威媒体的广泛赞誉,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国家与省级平台上,师生连续多年登上江西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央视首届中国农民春晚、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等重大活动舞台,并在汤显祖戏剧节暨国际戏剧交流月活动、江西省运动会闭幕式等标志性活动中担纲演出,彰显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在服务地方与公益事业中,他们深度参与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并积极投身江西省文联、舞协组织的各类公益演出,用舞蹈艺术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在传承与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彰显时代担当。

  情系老区,助力乡村美育发展。学院秉承“情系老区”的深厚情怀,将服务社会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自2015年启动“音体美支教实习”项目以来,学院已连续多年组织超百名学生深入农村一线,用专业的舞蹈课点亮乡村美育的星空,多名学生荣获江西省“优秀实习支教生”称号,彰显了学院的育人成效。这些宝贵的实践经历,不仅让学生在服务中坚定了从教信念,更让他们深刻理解了基础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学院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他们往往能快速适应中小学教学岗位,迅速成长为各地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真正实现了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目标。

  展望未来,南昌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将继续在特色育人之路上砥砺前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推动江西乃至全国美育事业蓬勃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王孟)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