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星期三
烟台大学
创新英语写作课程 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
王小忠

  烟台大学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五育”并举、以学生为中心、服务社会需求的总体原则,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构建了基础与提高衔接、理论与实践融合、必修与限选互补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写作作为该体系中“提高”阶段的代表性课程,其改革发展体现了课程体系的教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课程自2015年开设以来,实现三重转型:从纯理论教学转向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从传统线下课程升级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从教材依赖拓展至数智赋能的多元模式。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写作规范,突破思维局限与表达瓶颈,实现从“能写”到“会写”的能力跃升。短期助力学生有效应对日常书面交际和各类书面表达,中期支撑未来学习深造与职业发展的文本沟通,远期服务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着力培养具备家国情怀、思辨能力与国际传播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党建引领 政策护航

  基层党组织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员教师践行使命的先锋阵地。学校坚持党务业务双融双促,从严从实推动基层党的建设,其中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外教工党支部多次获得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获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并获评山东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强化队伍建设,凝聚育人合力。大学英语写作这一“提高”阶段课程开设之初,烟台大学即抽调精兵强将组建课程教师团队,并及时按课程群调整党小组,由支部委员担任党小组组长。其中,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组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四个带动”建强教师团队:一是带动教师加入“教育部门英语写作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参与课程研讨与教改交流;二是带动教师向复合型发展,考取国际化行业外语职业技术证书、导游人员从业资格证书等职业证书;三是带动教师履行社会责任;四是带动教师赴国(境)外访学深造,进一步提升语言教学技能。

  完善政策体系,夯实教改基础。学校教务处等部门在教育部门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烟台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举办相关论坛研讨,助力教师教学和研究能力提升。在此支撑下,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组获得多项教改成果:除校级项目外,还获批2024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发表多篇教研论文,其中两篇关于写作智能批改的论文发表于SSCI一区期刊;积极参加教师教学竞赛,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重要奖项。

  资源重构 数智赋能

  教学资源是保障教学有效开展的核心要素。学校通过资源建设整合和数智转型升级,将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材料从单一教材转为多元融合,工具从传统媒介转为智能平台,内容从课本要点转为知识图谱,环境从普通教室转为智慧课堂,师生角色从教师主导转为人机协同。

  优化资源体系,融合多元要素。首先,学校调整教材结构并删减脱离校本实际的内容,增补写作流程、策略运用、评价标准以及智能辅助写作等模块;其次,学校分步优化教学资源,推进学习资源体系化,合理配置文档、视频、习题等,满足学生的多模态学习需求;再其次,学校设计贯穿教学周期的“读—写—评—改—述”五步循环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四六级作文真题构建题库,展开多轮写作实训,培养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写作能力。

  深化数智协同,激活教学生态。学校在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深度运用学校引进的线上教学平台和作文批改系统,实现课堂互动、学习任务、写作实训的全程数字化,师生均可获得实时反馈与分数评估。例如,将要点讲解视频和配套自编讲义等资源全面上线平台,同步构建题库支撑章节测试、随堂小测和视频嵌套习题,保障随学随测;将写作实训分步推进,课上开展定题限时写作并提交至智慧平台,采用人工评阅和智能批改双轨协同模式,结合人工智能优化互评的有效性与准确度,逐步提高作文质量。

  教法创新 成效为先

  学校认为教学模式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运用效果反馈等不断进行优化。因此,大学外语教学部聚焦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发现课堂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立即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发现学生习作重结构轻内容的情况,立即引入思辨创意写作;发现课程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立即推进评价体系优化,做到问题导向、靶向施策。

  创新教学模式,深化学习成效。学校在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不断优化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三维五阶”教学模式:以“人机协作、评改结合、写意聚形”为三维架构,强化技术赋能、贯穿全程管控、促进素养提升;以“读—写—评—改—述”为五阶路径,达到以读助写、以写致用、以评启思、以改促精、以述凝华的教学目标。

  教学动态闭环,过程结果并重。学校坚持学测结合、讲练并举,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依托数智平台实时学情数据,精准锚定知识体系和写作实践中的实时痛点,师生可分别动态调整施教策略和学习方法,全过程做到理论与实践联动、课程与竞赛联动、教师与学生联动、学生与学生联动,实现手脑并用、内外兼修的教学效果。

  持之以恒 守渠种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成效提升永无止境,学校英语教师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在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与改革征程上提灯照路、守渠种田。

  正视时代挑战,紧跟改革步伐。大学外语教学部紧抓课程建设,近5年,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门,指导学生获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项120余项。大学英语写作课程获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和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批省级教改项目。面对数字课程、混合式教学、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教改形势越发紧迫,教师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新挑战、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也成为学校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学校着力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促使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

  补齐课程短板,锚定长远发展。学校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目标,推动“三维五阶”教学模式发挥实效;紧跟需求编修现有教学讲义,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校本特色写作教材;同时响应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号召,在已有教学资源基础上建成省级线上优质课程资源。

  未来,烟台大学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赋能教师成长、加快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公共外语课程质量,服务烟台大学“一五八一”总体部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王小忠)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