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星期三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与南海桂城中学共建“金融特色高中”
徐昶斌 展凯 龙志成 林路行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重要路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以下简称“广外金融学院”)与南海桂城中学(以下简称“桂中”)“金融特色高中”建设实践,充分彰显了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共建特色育人平台是破解招生宣传信息滞后、专业认知断层等痛点问题的创新举措,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双高”(高中、高校)育人新格局。这种以专业认知前置化为突破口的协同育人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高校招生宣传效能,更能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模式。

  理论逻辑:从“知识传递”到“价值共生”的模式重构

  政治逻辑:聚焦意识形态教育的共同体建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政治逻辑,其本质是践行“教育—政治”联动的共同体建构。其核心在于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段贯通,以及“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机制,实现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例如,桂中金融特色项目课程之“国际金融漫谈”,验证了政治逻辑在思政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教育逻辑:聚焦学生成长规律的阶段性及连续性培育。教育逻辑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遵循“认知启蒙—价值认同—实践创新”的认知发展规律,课程建设是关键。具体而言,需建立分学段教材体系,如小学阶段重情感启蒙,中学阶段重价值理性,大学阶段强使命担当。广外金融学院与桂中合作开发“金融基础+职业启蒙”双模块课程,采用“理论讲授+模拟实操+实地参访”混合教学模式,实现抽象知识具象化。通过应用该模式,桂中毕业生在金融类专业的录取占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体现出学理适配对育人实效的直接拉动作用。

  实践逻辑:聚焦多元主体协同的育人机制赋能。实践逻辑要求突破高校、中学、行业“单兵作战”的局限,建构“高校—中学—行业”的“三元协同”育人机制,这是实践逻辑的核心所在。广外金融学院联合桂中、金融机构打造“金融特色高中”项目,通过“课程研发—实践实训—生涯指导”全链条设计的育人机制,既强化了高校理论引领作用,又激活了中学实践场景资源,更引入了行业前沿动态,着力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衔接,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向赋能。

  实践路径:精准匹配的协同育人体系构建

  课程教学体系的双向建构。一是知识模块定制:针对高中生认知特点,开发“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漫谈”等课程,年均覆盖学生300余人次。结合南海区靠近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区位优势,增设“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实践”等区域特色课程模块。二是教学方法创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如“智盛云货币数字博览馆”平台,打造沉浸式课堂;组织学生参访广东金融高新区企业,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组织“金融模拟战”实战演练,指导学生团队完成相关主题的小论文。

  思政育人指导机制的系统干预。一是分层分类指导机制:建立学生“学业发展档案”,针对不同学段开展差异化指导、培养。例如,高一阶段侧重行业认知,高二阶段深化职业规划,高三阶段强化升学指导。开发“金融素养雷达图”测评工具,精准识别学生发展潜能。二是朋辈引领计划:实施“桂中—广外双导师制”,选拔若干录取到广外的优秀桂中毕业生返校担任“学长导师”,以同龄人视角交流专业学习体验。

  思政育人资源共享的技术赋能。一是数字资源库建设:尝试搭建“金融素养教育云平台”,上线相关微课视频、行业白皮书等资源,扩展至红色金融文化、绿色金融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资源库。探索开发“AI生涯规划师”系统,智能匹配60余种金融细分领域发展路径。二是虚拟教研室建设:组建跨校教研团队,开展联合备课,探索制定标准化课程实施方案《金融素养教育特色高中课程标准》。建立区域思政课教师协同机制,实现跨学段集体备课。

  成效凸显:多维度的育人增值

  招生质量显著提升。广外金融学院积极协调师资,在高考视听说能力提升、高考志愿政策解读及生涯规划等方面与桂中教师团队进行研讨,并给予桂中学生直接的指导。2022年,桂中有70名毕业生考入广外,随后两年基本稳定在40人左右。

  育人成效全面提质。桂中毕业生在广外学习期间,通过担任学生助理、学生社团组织负责人以及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全方位锻炼、提升成长质量。

  品牌效应持续提高。广外金融学院与桂中联合举办了“金融特色课程发布会”,两校(院)领导、南海区教育部门领导、金融机构代表、广外校友会代表及项目团队成员出席,千余名桂中学生参加现场仪式,活动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以此为基础,桂中申报并成功入选“佛山市普通高中市级特色项目创建学校”。

  深化路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生态

  在机制创新维度,建立“学分互认—师资共培—课题共研”长效机制,试点高中生“金融素养学分银行”,先行打通高中、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学分认定机制,认可高中生社会实践成果。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联合培养跨学段导师。

  在内容深化维度,拓展开发“红色金融史”“金融科技伦理”等特色课程模块,编写《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史(青少年读本)》,参观“金融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组织“重走金融长征路”研学活动,开展“金融扶贫故事汇”微电影创作,构建“理论教学—实践体验—价值升华”三维内容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强化政策与教育的协同创新。

  在技术赋能维度,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发展数字画像”,建立学生发展的“兴趣图谱、能力雷达、价值观坐标”三维模型,形成“智能推荐—动态调整”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开发“区块链+成长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学生成长档案数据跨校安全共享,构建“金融素养发展认证体系”。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学段衔接,广外金融学院与桂中在共建“金融特色高中”的过程中,通过学科优势与教育需求的深度耦合,构建起“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双高”育人共同体。未来,广外金融学院与桂中将进一步深化机制创新,推动育人资源从“物理聚合”向“化学融合”跃升,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徐昶斌 展凯 龙志成 林路行)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