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星期三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打造农林职教创新创业育人的“湘环经验”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苏立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率队参观校友企业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评价机制,以产教融合为引擎驱动科创融合,赋能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推动产业链、专业链与创业链深度耦合,探索形成具有农林职教特色的创新创业育人新路径,取得显著成效。

  铸魂强基:构建“三位一体”创新创业育人新格局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立德树人实践,并将其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关键抓手。

  价值引领为先,厚植创新基因。学校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累计举办45期“创业者说”讲座,邀请优秀校友企业家和湖南省内知名专家现身说法;通过多媒体平台推送支持大学生创业信息数千条;将“四史”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着力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本领的高素质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能力培养为重,锤炼实战本领。学校聚焦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面向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开设60期“创新创业青马”专题培训班,累计培养“种子选手”600余名。采用项目式教学与路演实战,让学生在“做中学”,切实提升学习真知、洞察问题、深入研究、勇于创新的核心能力。

  知识传授为基,筑牢学风根基。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扎实的知识体系和严谨的学风,学校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坚持“严”字当头,2025年出台《关于严格学生补考的若干规定》,狠抓学风建设,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融合共生:打造农林产教融合创业共同体

  学校紧密对接农林行业新业态与职业能力新需求,构建“产教融合、专创融通”的特色育人模式。

  优化体系,贯通育人全程。学校构建“入学教育—职业规划—创新创业”全周期课程链,将就业育人纳入思政工作体系一体推进。精心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课程,其教学资源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大国长技”开源课程试点项目;引入10门优质创业指导课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要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深度整合与全程覆盖。

  搭建平台,赋能实战孵化。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向全体学生开放3000多平方米的功能完备的实训实验室,并将其作为创业孵化基地。深化校企融合,依托346家校外实训基地、4个产业学院及衡阳农林职业教育集团等平台,构建集实践教学与创业实训于一体的支撑体系。创新实施“创业见习生”计划,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与核心团队交流,参与实际运营,积累一线经验。多名见习生脱颖而出,成为初创企业的联合创始人或核心成员,人才培养的适配性与竞争力有效提升。

  赛教互促:点燃创新创业实践与竞赛育人新引擎

  学校以高水平师资和科研为支撑,以竞赛为牵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增效。

  锻造师资,提升指导能级。学校实施“高水平师资队伍锻造工程”,组建由200余名专任教师、客座讲师、创业导师、创投导师构成的多元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聘请知名企业导师,以其前沿视野和实战经验,为学生提供精准有效的指导。

  科研反哺,孵化创新成果。学校创新建立“省、市级科技特派员+科技创新服务团队+龙头企业”科技服务模式,提供“种、产、研、销”全链条服务。例如,梁忠厚团队历经9年攻关,攻克了黑老虎高效栽培、活性成分制备、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的瓶颈,构建了黑老虎种质资源驯化和产业化集成技术创新链,有力助推了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此类实践不仅培养了具备工匠精神和独立科研能力的学生,更涌现出刘鹏、杨洁等“科研之星”和“创新创业明星”。其项目“百萃生物——国内侗药黑老虎植萃技术引领者”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中斩获银奖,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以赛促创,检验育人成效。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如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实现“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阶梯式跃升。近两年,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国赛银奖2项、铜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2项;在“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4项。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将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置于突出位置,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湘环经验”,学校正源源不断地孵化具有示范效应的创业典型,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贡献着坚实的职教力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同频共振。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苏立)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