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技能大赛(世赛)不仅是各国技能人才展现实力的舞台,而且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资源宝库”。如何将世赛成果从“竞赛亮点”转化为“育人动能”,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价值,嘉兴技师学院给出了答案:依托世赛平台,落地“四匠”共育计划,构建精细化育人体系,为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四匠”共育+世赛赋能,构建精细化育人体系 嘉兴技师学院以世赛国家集训基地、产学研基地、产教融合基地为三大平台,按“匠首定向、精匠筑课、优匠拓资源、青匠强评价”的逻辑,分层推进改革,实现“以赛促建”的深度落地。通过构建“四匠”共育计划,针对不同层次教师实施精细化培养,成功落地以“三基地”为平台、“四匠”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改革,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岗位的无缝对接,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高水平技能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匠首领航:锚定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以世赛国家集训基地为平台,匠首引领,成立由世赛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竞赛指导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世赛选手选拔与培养、国家集训、竞赛承办,对世赛规程、技术标准、竞赛任务、评价方式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汇总。由校企共同参与企业调研、竞赛选手培养成果反馈、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岗位需求。以学校六年制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为试点,对接世赛标准与企业需求,明确专业培养方向及岗位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依托世赛平台,匠首引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二)精匠主导:接轨国际,搭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以产学研基地为平台,以世赛项目技术要求为基础,以服务市域经济为目标,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精匠主导,实现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接轨、与国际接轨。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围绕世界技能大赛的项目划分及企业实际岗位能力需求,将专业课程细分为多个针对性强的模块,确保每个模块都能精准对接世赛技能点和企业岗位能力要素。积极引入企业真实案例与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 (三)优匠助力:产教融合,开发高标准课程资源。世赛项目的技术要求、制造工艺、生产流程等都处于行业前列,对行业技能状况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世赛每一个测试项目都是由资深专家或第三方企业的专业技术团队结合前沿技术开发的,都有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一套成熟且科学的复杂体系,极具借鉴和参考价值。基于产教融合基地环境要求,结合行业标准和企业实践,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基础,以优匠为主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大赛测试项目内容和标准的研究,进而提炼、转化为更高标准的项目化教材与课程资源。 (四)青匠细化:对标世赛,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世赛评分标准对于专业技能考核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引入世赛评分所采用的“过程+结果”双重评分机制,以企业实际任务为模块设计专业技能考核项目,并结合竞赛选拔、课堂教学实践,青匠细化了考核办法。课堂考核侧重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能力,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实践操作演示、团队合作评估及问题解决能力考查等,为学生提供一个科学、公正、全面的技能考核环境,促进其专业技能全面提升。 (五)“四匠”联动:分层培养,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通过构建“四匠”共育计划,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针对新生力量“青匠”,以胜任力培养为主,通过“青匠优师”行动助力其成长;对于中坚力量“优匠”,以提升创新力为核心,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鼓励参与实践和研究,邀请市级名师指导;针对领头人“精匠”,注重影响力拓展,推荐其向省特级教师“拜师学艺”,成立名师工作室;对于卓越教师“匠首”,以引领力构筑师资发展集群高地,依托“四匠”共育,发挥其在教学改革和行业引领中的关键作用。通过一系列精细化培养方式,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 实践成效:从“赛果”到“成果”,实现职教价值升级 通过“四匠”共育与世赛赋能,学校人才培育质量显著提高。累计培养全国技术能手9人、省技术能手12人、嘉兴市首席工匠2人、浙江工匠4人、高技能拔尖人才3人、青年工匠36人。基地培养2人获得世赛金牌、2人获得世赛银牌,6次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全国大赛奖项24项、省赛奖项164项、市赛奖项280项。 学校成功获批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双基地、国家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被评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入选浙江省首批技能人才评价专家培育基地,荣获浙江职业技能鉴定资质,成为嘉兴市公共实训基地。2020年与2022年获批“嘉兴市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两项。 (孙伟 谢默 姚云 王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