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牵引动力学院依托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数字教育背景下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乘务岗位人员技能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聚焦铁路运输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供给侧乘务岗位人员技能培养的新要求,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机务段联合开展基于数字场景的创新实践,形成了乘务岗位人员技能培养范式,为国家支柱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创新以“一心四翼、两导向四协同”为支撑的技能培养模式 一心四翼:以技能培养为中心,以“岗课赛证”为四翼。结合乘务岗位技能培养场景所涉列车运行工况和培养要求所涉技能操作规范、大赛赛项及职业技能标准,分别在岗位场景创建中引入工况案例、在课程知技传授中融入要求规范、在赛事训练考核中纳入赛项评价、在证书考评培训中接入职业标准。通过岗位引入、课程融入、赛项纳入、证书接入,推动“岗课赛证”融通技能培养。 两导向四协同:坚持数字技术泛在应用和知技素养贯通培育双元导向,促进虚拟仿真、技能操作、生产实训“三基地”和企业生产“一现场”四维协同。分别在“三基地、一现场”的“仿、情、实、育”四类情境中,引入榜样事迹和典型经验,开展案例讲解,巩固认知能力;融入铁路机车司机技能操作要求和规范,开展技能锤炼,提升反演能力;纳入“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机车乘务作业赛项”评分标准,开展场景演练,增强实践能力;接入《轨道列车司机(电力机车司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展操作检验,激发思悟能力,形成“认知→反演→实践→思悟”的四阶递进教学组织形式。 创新以“双链耦合、四测整合、六学复合”为推动的技能培养路径 双链耦合:创建“仿真习练→反演训练→实操演练→生产实练”的技能培养链路,开发企业生产案例,完善教学资源库;创建“安全心理→标准思维→审慎行为→规范语言”的素养培育链路,开发素养育人案例,形成思政素材库。案例以先进事迹正向引领和事故教训反向促进,推动落实技能培养要求。 四测整合:开发K-means聚类、BP神经网络、SVM支持向量机和LSM最小二乘法四种机器学习算法,分类预测虚拟仿真和实训系统采集的技能评价数据,预测和反馈个体技能掌握程度,统计评测反馈结果,分析技能培养成效,推动达成技能培养目标。 六学复合:依托“三基地、一现场”四类情境构建“虚、理、实”技能培养场景,实施“场景引学→案例促学→自(主)/互(动)探学→合作研学→竞争启学→自(主)/互(动)纠学”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通过岗位角色扮演开展场景浸入式学习,分工合作完成场景任务,提升岗位技能水平。 创新以“三阶段、四环节”为保障的技能培养方法 课前阶段:教师布置任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学生主动参与、查阅资料、反馈结果。学生探究生产实际案例,通过线上交流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学习;师生线上互动交流,明确操作要求和关键步骤;教师通过课前测验发现问题后定向强化,分析统计数据并调整教学策略。 课中阶段:教师分解任务、运用仿境、创设情境、指导实境,学生执行任务,虚拟软件仿境模拟、角色扮演情境演练、现场操作实境训练。自主探索结合教学资源细化个性学习,案例探究结合生产实际深化过程学习,设备平台结合移动终端泛化交互协作,思政劳动结合职业标准提升职业素养。 课后阶段:根据教学实施过程数据统计及课后单元测验成绩反馈,分析总结学情,预测学生总体和个体成长状态。根据需求和现状解构学习过程,调整教学策略。学生梳理巩固重难点,深思测验反映学习问题;师生互动释疑,明确课前课后学习反馈的偏差并定向改进。 同时,将课中阶段划分为四个环节:一是案例促学,在虚拟仿真基地认知阶场景中引入任务动画和榜样/事故案例,在模仿层开展案例讲解,深化岗位观念;二是自/互探学,在技能操作基地反演阶场景中融入技能培养要求和操作规范,在操作层开展技能锤炼,细化作业要求;三是合作研学,在生产实训基地实践阶场景中纳入大赛赛项评分标准,在准确层开展场景演练,实化职业行为;四是竞争启学,在企业生产现场思悟阶场景中接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在连贯层开展操作检验,强化职业道德。 历时3年的实践探索,学院师生累计获得国家、省级技能竞赛奖励70余项,吸引20余家兄弟院校及企业到校交流学习,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未来,学院将结合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以数字场景为核心的“岗课赛证”融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教育强国、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刘芳璇 雷云涛 张笛 谢程程 牛鑫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