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4 星期五
全域协同 “职”启未来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实验小学“360职业启蒙课程”的建设实践
叶秀萍 张舒琪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实验小学作为集美新城核心区的新兴学校,自2020年9月开办以来,以“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为精神指引,践行“崇实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性笃实、知识厚实、身心健实、技艺盈实”的新时代好少年。学校依托“博实课程”育人体系,创新打造“360职业启蒙课程”,通过5年的实践探索,构建起“全域协同、深度体验、精准赋能”的职业启蒙教育新生态,为学生搭建起连接校园与社会、认知自我与规划未来的桥梁,助力每一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起跑线”。

  谋篇:体系重构——从“概念”到“框架”的落地

  为解决小学职业启蒙“形式化、碎片化”的难题,学校以“崇实教育”为内核,将职业启蒙融入德育与课程全链条,完成从理念到实践的体系化构建。

  解读“360”:学校职业启蒙教育的精神内核。“360”既呼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传递“职业无高低、劳动皆光荣”的平等理念,又指向“构建职业梦想,成就完美人生”的育人目标,深度契合国家“三全育人”要求。同时,学校将“360”这一概念升级为“崇实文化”实践路径,以“真实体验、真实成长”为原则,让职业启蒙从抽象概念变为可参与的具体行动。

  锚定课程定位:将“360职业启蒙课程”嵌入“博实课程”核心。“360职业启蒙课程”是“博实课程”体系中“嘉实课程群”(以德育为重心,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是链接家国情怀与个人发展的关键载体。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职业、体验职业,将“有理想”的培养目标具象化,让学生在了解社会分工的过程中,建立“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的认知。

  搭建实践框架:构建“三圈联动”协同生态。依托“360德育”“三圈六式”实践框架,学校职业启蒙教育形成“全域协同”的支撑体系。“素养实育圈”以“职启实航”课程为核心,搭配“铸魂实基”品格教育与“未来实研能力”培养,实现职业认知、品德塑造、能力提升同步推进;“生态实融圈”以学校为圆心,联动家长(行业专家)、社区(企业、实验室、文化场馆)资源,打造“教联体”视域下三方协同的职业启蒙资源库;“续航实评圈”通过“职业护照”“体验日记”“星光评价”等工具,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避免“重体验、轻沉淀”的问题。

  固本:实践创新——从“体验”到“内化”的深化

  经过5年深耕,学校“360职业启蒙课程”形成“课程有体系、实施有路径、体验有深度”的实践模式,累计确立335个课程建设项目,其中60个项目已培育成熟,覆盖“研究型”“现实型”两大类别的数十种职业。

  课程构建:“五个一”资源包精准赋能。每个职业启蒙课程资源包均包含“五个一”核心内容,助力学生全方位认知职业,即:“一个定义”——解读职业核心职责与社会价值;“一份记录”——设计“职业认知单”,引导学生记录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与品德;“一个故事”——邀请从业者分享真实经历;“一种尝试”——设计模拟任务;“一次参观”——组织学生走进真实场景。

  实施路径:提供“多元互动”的深度体验。课程以“职业交流+职业体验”为双主线,避免“单向灌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开展“职业交流日”活动,累计邀请无人驾驶研发师、大学物理实验师、人民调解员等60名行业讲师入校,通过“形象展示、知识串讲、互动问答”,让学生近距离了解职业细节。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亲子亲职”“假日小队”为载体,让学生走进社会,如组织“假日小队”开展社区职业调查。

  体验创新:构建“混龄式”模式。为打破“同年级体验同质化”的局限,2024年,学校在研学领域构建“混龄式”模式:按兴趣重组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职业体验小队”,覆盖15个职业、1900名学生;2025年,引入“霍兰德职业兴趣自测”,让学生的职业选择更科学,学生参与度大幅提升,85%的学生表示“找到了真兴趣”。

  协同机制:深度融合“教联体”资源。学校坚持家校社协同,以保障职业启蒙教育的真实性。组建“360课程讲师团”,家长主动分享职业经验,成为课程的“核心师资”;家委会牵头组织校外体验活动,解决场地协调、安全保障等问题;与软件园、医院、博物馆、农场等建立合作关系,打造“职业实践基地”,开展“模拟飞行”“社区职业服务日”等活动。

  深耕:育人成效——从“成长”到“辐射”的突破

  经过5年实践,“360职业启蒙课程”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航灯”,更形成可复制的育人模式,彰显了品牌辐射力。

  助力学生成长:从“职业认知模糊”到“目标清晰”。课程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职业认知。在认知层面,学生能清晰区分不同职业的职责与价值,85%以上的学生能说出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在素养层面,学生职业素养达标率从68%跃升至91%,培养“小小职业规划师”2137名,在职业相关创意竞赛中获奖超5000人次,其中,“科技领航,‘职’启未来——调香师社团”在省级中小学科学教育系列活动中广受好评;在信念层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如体验中医药剂师这一职业的学生立志传承中医文化。

  协同成效:“教联体”形成育人合力。家校社协同成效显著。家长认可度超98%,主动参与课程建设的家长比例逐年上升;合作实践基地从10个扩展到32个,社区单位主动提供“职业体验项目”,如软件园企业邀请学生参观“无人驾驶研发实验室”“金针菇培植基地”等。

  品牌辐射:推广职业启蒙教育经验。学校校长受邀赴昆明、杭州等地开展国家、省、市级“360职业启蒙课程”经验分享30场;30余个考察团入校学习,育人模式在厦门市集美区仁德实验小学成功复制推广;相关成果被权威媒体报道22次;学校凭借“360德育(含职业启蒙)”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厦门市中小学德育品牌”等21项荣誉,德育教师在各级比赛中获奖32人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11人次)。

  学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不是让学生确定未来职业,而是帮助学生找到“人生起跑线”。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实”为基,以“崇实教育”为指引,拓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职业课程,优化“‘混龄式’体验”“私人订制课程”模式,让职业启蒙教育成为学生“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支撑,使每名学生都能在职业启蒙教育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助力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书写属于自己的圆满人生。

  (叶秀萍 张舒琪)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