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广东二师”)立足师范院校特色与基础教育优势,构建了以“三级联动·六维融合·五位一体”为核心框架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与实践探索,形成了富有广东二师特色、可复制推广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经验。 强本固基 打造坚实组织保障 广东二师精心构建了以“省级平台引领—学院实体统筹—校级中心实践”为核心的三级联动组织架构,形成了一套权责明晰、运行顺畅、保障有力的系统化推进机制,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骨架和运行通道,确保了工作推进的系统性和连贯性。2024年3月,“广东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获批成立。该平台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在广东省范围内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省级平台的具体依托单位和校级中心的挂靠主体,负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规划、资源整合、跨部门协调、日常管理与质量监控,确保省级平台的战略意图有效落地。广东二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于2022年7月15日正式成立,负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实施、项目运作、活动开展、经验总结与模式凝练。 推陈出新 应用创新运行机制 广东二师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与关键要素,创新性地构建了以“六维融合”为核心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围绕理论支撑、课程建设、师资培育、机制创新、平台搭建、资源整合六大核心要素,系统破解各学段思政教育“各自为政”“重复脱节”的难题,真正实现育人目标的阶梯式递进、育人资源的全景式整合、育人过程的连续性贯通,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生动局面。筑牢一体化建设的思想根基,确保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构建梯度清晰、层次分明的课程目标体系,梳理各学段教材知识点与价值主线,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思政课内容的有机衔接和层层递进。培育跨学段协同的教学共同体:通过建立跟岗学习、跨学段挂职、结对共建、联合教研等机制,鼓励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入中小学指导教学,中小学骨干教师进入大学参与研究和研修,促进了各学段教师的交流互动与共同提升。创新师资协同教研模式,定期组织跨学段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同课异构等活动,开展系统化的培训与研修,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完善协同联动的制度保障: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了由校级领导牵头,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附属学校共同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搭建共建共享的支撑体系:组织开展教学研讨、师资培训与课题合作,广泛汇聚一线教师、教研员和专家学者,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和示范辐射源,促进了区域间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汇聚优质丰富的育人要素: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资源,将其转化为生动的思政教学素材,开发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案例和实践路线。建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通过资源网络平台和虚拟教研室实现跨区域资源共享。 多元发力 协同赋能生态构建 依托广东二师,逐步构建起以“五大平台”为核心支撑的系统化工作架构,既各有侧重、功能互补,又协同联动、资源共享,共同构成一体化建设的组织基础、资源枢纽与机制保障。 校级研究中心(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是理论研究与机制探索的核心载体。通过整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实验教育集团以及各附属学校的相关教学与研究力量,形成了“高校牵头+中小学协同+区域辐射”的教研生态。探索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内容及教材的衔接性,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课程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模式,组建跨学段教研团队,促进高校与中小学教师互聘、集体备课和资源共享。省级共同体(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高校)是跨学段协同与实践推广的区域网络。通过定期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教学展示、联合教研、专题培训与实践基地共建等活动,推动大学与中小学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实现有效衔接。共同体还注重跨区域教育协作,如与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开展思政课一体化联合教研,推动教育均衡与资源共享。在运行机制上,共同体依托章程规范管理,明确成员权责,建立常态化沟通与反馈渠道,确保各项活动有序、高效开展。经费方面,广东省教育部门每年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调研、会议、成果出版与资源开发等。省级研究中心(广东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是政策引领与体系化建设的省级智库。聚焦“六个一体化”(教育管理、教材设计、课程设置、教研推进、队伍建设、教学评价)开展系统研究,通过组织重大课题攻关、研制一体化教学指南、开发省级共享资源库等方式,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目前已承担多项省部级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政策价值的学术成果与咨询报告。省级德育中心(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是专业化支持与教师发展的赋能平台。通过开展德育政策解读、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师德师风建设培训、优质课评选与推广等工作,为中小学思政课提供专业引领。虚拟教研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是智慧教学与资源整合的创新引擎。通过线上平台(如资源库、协同备课系统、视频会议),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学政治教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纳入同一教研空间,开展联合备课、案例共享、教学反思,真正实现“小学启蒙—中学深化—大学升华”的梯度化教学设计。 通过系统构建“三级联动·六维融合·五位一体”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学院在体制机制、课程教学、师资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实现了系统化突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与实质性成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供了“广东二师方案”。未来,中心将继续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思政教育体系,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 (吕洪刚 陈华 钟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