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2 星期三
“五位一体”深植情怀 “三手四真”锻铸能力
——平顶山学院师范生培养特色之路探索
李波 鲁迪 郭利利

  在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地方师范院校如何培养既有深厚教育情怀又具备扎实教学能力的卓越师资,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多年来,平顶山学院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通过构建“UGS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五位一体”师德培育模式和“三手四真”实践教学体系,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师范生培养之路,为区域基础教育持续输送优质师资。

  UGS协同:打破壁垒促融合

  平顶山学院牵头构建了高校、政府部门、中小学“三位一体”的UGS协同育人共同体,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推动教育要素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学校制定《UGS协同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明确三方权责,实现“协同培养、协同培训、协同研究、协建队伍、协育成果”的常态化运行。中小学名师、骨干教师和教研员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施、实习指导及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确保师范生培养与基础教育改革需求精准对接。

  学校正在筹建的“平顶山市基础教育研修院”,旨在打造集政策研究、决策咨询、质量评价、教师发展于一体的区域高端智库与服务平台,将师范生培养置于区域基础教育整体提质增效的战略格局中,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五位一体”:筑牢师德育情怀

  “师德师风是师范教育的‘第一课’,更是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终身课’。我们不仅要培养能站上讲台的‘经师’,更要培养懂得关爱、甘于奉献的‘人师’。”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说。学校构建“五位一体”教育情怀与师德养成体系,让师德教育可感、可触、可践行。

  课堂教学渗透师德。在教师教育课程中深挖育人元素、科学精神与价值追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思政教育涵养师德。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通过“教育强国”系列讲座、政策解读、职业伦理等专题,筑牢学生理想信念,增强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

  名师观摩感受师德。定期邀请中小学名师、名校长、优秀班主任进课堂,开展示范课、讲座与沙龙,让学生零距离感悟名师风范与教育智慧。

  教育实践践行师德。通过一学期教育实习及常态化见习、研习,引导学生将师德认知转化为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自觉行动,完成从“知”到“行”的关键跨越。

  榜样示范引领师德。挖掘优秀校友资源,如“时代楷模”张玉滚、全国模范教师康予萍、中原名师张书群等,以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见贤思齐,激发职业理想与奉献精神。

  “五位一体”体系将师德培养从单向的理论灌输与说教,转化为具身性、沉浸式的体验与内生性的感悟,确保了毕业生在未来岗位上不仅“能教”,更“懂教”“爱教”,成为心怀“国之大者”的教育工作者。

  三手四真:淬炼能力育英才

  “在校内实训中,有老师‘手把手’地悉心指导;到了校外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则‘放开手’让我们大胆尝试、独立探索;各类教学技能竞赛则像‘磨刀石’,帮助我们‘育巧手’,锤炼教学技能。整个过程,我们都在‘真学、真做、真干、真研’中,一步步掌握站稳讲台的‘真本领’。”这已成为平顶山学院师范生对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普遍心声和真实写照。

  “三手”指引,梯次递进:

  校内实训“手把手”:依托微格教学实验室、智慧教室、学科教学技能实训室等平台,由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和教育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板书设计到课堂语言、教姿教态的全过程、精细化、“一对一”式的指导,夯实教学基本功。

  校外实训“放开手”:在共建的校外实践基地中,聘请中小学一线名师担任实践导师,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充分信任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承担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实际工作,在“实战”中增长才干,实现从“实习生”到“准教师”的角色过渡。

  教学竞赛“育巧手”:常态化、制度化地组织举办和参与校级、省级乃至全国级别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课件设计大赛、班主任能力大赛等。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有效锤炼学生在复杂情境下的教学应变能力、创新思维与综合素养,培养能够应对未来教育挑战的“巧手”教师。

  “四真”历练,掌握真功:

  学校精心创设真实或高度仿真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完整经历“真学理论知识、真做教学设计、真干课堂教学、真研教学反思”的闭环过程。“真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真做”要求独立完成高质量的教学方案,“真干”是直面真实学生开展课堂教学,“真研”则是基于实践进行深度的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这一“真”字贯穿的历程,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教育教学的“真本领”“真功夫”。

  这种全链条、递进式、沉浸式的实践教学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师范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与未来的职业发展潜力,显著增强了其在就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育才成效:双向赋能结硕果

  经过多年探索,平顶山学院师范生培养模式结出丰硕成果,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双向赋能”。

  近5年来,学校与地方中小学、教研机构共同开发建设教师教育类课程121门,引入大量一线教学案例;148名中小学名师、教研员走上大学讲台,136名高校教师深入中小学实践锻炼;三方联合开展省市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3项,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累计组织上万人次师范生参与实习、见习、研习,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依托UGS平台和筹建中的基础教育研修院,学校面向区域开展教师职后培训,累计培训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4000余名,有效更新其教育理念,提升其专业素养。

  如今,一批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师资从平顶山学院走出,如同播撒在中原大地上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支撑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中坚力量。

  平顶山学院通过UGS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奠定协同共育基础;通过“五位一体”师德教育,筑牢师范生精神根基;通过“三手四真”实践淬炼,锻造过硬教学本领。这三者有机统一,构建了“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三位一体”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李波 鲁迪 郭利利)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