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康乐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38年,前身为“康乐初级中学”,迄今已有80余载办学积淀,历经七次更名、四迁校址,弦歌不辍、薪火相传。近年来,学校在“崇德尚礼、博学笃行”校训指引下,将“雅正”文化体系融入到办学实践中,以“教学环境典雅优美、学校教师儒雅谦和、莘莘学子文雅好学、办学品位高雅卓越”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教育兴县”之路,为教师的精彩成功铺路,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助力,形成了独具魅力和特色鲜明的学校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奠基,打造“雅正校园” 走进康乐县第一中学校园,能看到涓涓的瀑布,能听到啾啾的鸟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这里景致优美、动静相宜,每一处景观都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学校正门取名“养正门”,意在让师生享受涵养德行、引领正道的“养正”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使学识、人品与素养同步发展;润心池碧波荡漾,“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在“立志必先润身,育人必先润心,成才必先润德”;“三省亭”温文尔雅,启示师生注意自我言行修养与行为准则,不断调整自我、充实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我;池旁有孔子广场,因矗立的孔子像而得名,激励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这里,文化是“四雅六正”的具体实践,“四雅”为高雅、典雅、文雅、儒雅,“六正”为正言、正行、正身、正心、正德、正教。学校以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环境文化熏陶人,以制度文化约束、激励、规范人,以人文文化培养人、教化人,校歌《雅正志强》在校园代代相传,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一中学子。 课程承载,锻造“雅正教师” “一所学校,不仅是教师的工作单位,也应当成为教师的事业舞台,而我要做的就是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校长孙良忠说,学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用“雅正”文化规范教师行为,提升教师素质,组织教师前往重庆、北京、深圳、长沙等地开展新课改培训,推动“选课走班”模式落地;率先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并设立“教师关爱基金”,通过“青蓝工程”“专家讲座”“同课异构”“全员晒课”“优质课竞赛”“说课竞赛”等教研和竞赛活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营造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团结合作的氛围。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学校遵循“课程·特色·价值·文化”的根本路径,深入挖掘与“雅正”文化相匹配的特色课程体系,开设“国学经典古诗文阅读与背诵”“美丽的康乐我的家”“生活中的数学”“我们身边的音乐——莲花山花儿”等校本课程,并探索创立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培养体系,按照学生实际分为不同梯队,为每名学生制定课程方案;建立“培优扶弱”台账,推行“1+1”导师制和“1+N”精准帮扶制度,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形成了“教师智慧而从容地教、学生刻苦而努力地学”的常态。4年来,省州县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名师、骨干等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活动赋能,培育“雅正学子” 跳高、跳远、铅球、铁饼……在康乐县第一中学的操场上,学生们奋力拼搏,各展风采,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一场以“雅正健儿最刚强,奋勇向前创辉煌”为主题的秋季田径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这不仅是一次体育竞技,更是学校活动文化建设的精彩呈现。学校以培养“学识广博、品行雅正”的一中学子为目标,将“雅正”文化渗透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比如,以新学期升旗、开学典礼、学生表彰大会及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红歌献给党”歌咏比赛、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等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办特色社团如“镂金印社”、“国旗护卫队”、“青春驿站”广播站,举办“书香临夏”校园朗诵大赛、校园采摘节、校外劳动教育实践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雅之韵一月一节”是校园生活里的灵动音符,也是学生们的欢乐时光,每个学期4个月都有主题雅育活动,不仅受到学生喜爱,也获得了众多家长点赞。 学校目前已获得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校、甘肃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先进集体、临夏州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临夏州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未来,康乐县第一中学将继续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雅正”致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孙良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