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7 星期五
智能赋能 融合育人
——湖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绿色金融学院)践行“两山”理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张丽 张立 祁礼为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微观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抓手,也是当前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主动应对新时代对经济学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湖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绿色金融学院)立足经济学专业群,聚焦“强课程之本,固育人根基”的核心任务,在坚守育人本色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在人工智能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系统构建了“思政引领铸魂、课程重构强基、实践创新赋能”三维联动的人才培养新范式,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气息的经济学人才培养特色之路。

  思政铸魂:以“两山”理念深化价值引领

  学院坚持将价值塑造置于首位,以提升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核心标准。学院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经济学人才必须兼具经济理性与生态良知,为此,将“两山”理念作为思政教育的内核,将课程目标凝练为“循经济规律,辨时代形势,砺复兴初心,铸生态底色”。

  在实践中,学院创新实施课程思政“12345”路径:紧扣一个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两条主线(专业知识线与思政育人线),贯穿三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实施四步教学法(洞察现象—深研行业—叩问初心—躬身实践),并融入五步专业环节(引任务—讲新知—攻重点—破难点—促反思)。例如,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中分析生态补偿机制,在“区域经济学”课程中探讨绿色GDP核算,使“两山”理念如盐入水般为学生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课程重构: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变革

  为夯实学生成才根基,学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以“两性一度”为导向的全流程再造,并注入人工智能动能。

  学院将课程体系重构为三大模块:一是以“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核心课程筑牢理论基础;二是通过“专业导读”“前沿动态”等课程拓宽视野;三是新增“人工智能基础与经济应用”“Python经济数据分析”等课程,并将AI工具融入文献研读与论文训练,以智能化任务驱动创新能力提升。

  在教学实施上,推动“目标具体化、内容时代化、资源数字化、手段智能化”。构建“课前智能推送—课堂研讨探究—课后AI辅助延伸”的智慧课堂模式,利用学习分析技术精准把脉学情。在评价上,探索引入AI辅助的论文初评、模拟决策分析等,强化对学生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能力的考核。

  实践创新:产教融合激发内生动力

  学院构建了“政府部门主导需求、高校主导设计、企业主导应用”的协同育人机制,设计了“专业认知—课程实践—项目训练—综合实习”的“四层浸润式”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环节,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一方面,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基地合作,让学生在“两山”转化一线理解绿色经济逻辑;另一方面,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展基于真实经济数据的AI建模项目。“白鹭齐飞 夏耕树人”等品牌项目,已从传统实习拓展为涵盖绿色经济调研、智能投顾分析的综合性平台,出现了实践岗位“供不应求”的良性局面。

  育人成效:三维联动结出丰硕成果

  经过数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在践行“两山”理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过程中,“思政引领铸魂、课程重构强基、实践创新赋能”三维联动改革范式成效日益凸显。

  学生培养质量与社会认可度双提升。毕业生不仅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基础,更具备了鲜明的绿色发展理念与初步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应用能力。多家合作金融机构对毕业生“三观正、懂规则、重诚信、具备可持续发展视野、协作与学习能力强”的特质给予肯定性评价。

  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显著增强。教学团队在省级教学创新大赛、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屡获佳绩;拥有多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围绕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团队近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多项,实现了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学生创新实践成果丰硕。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活力。近年来,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浙江省大学生经济管理案例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围绕生态价值评估、智能金融模型等主题屡创佳绩,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

  湖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绿色金融学院)的改革实践表明,践行“两山”理念,将人工智能技术系统性地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通过“思政—课程—实践”的三维赋能,实现育人模式的“化学反应”。这一范式不仅为地方高校新文科建设与经济学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更深刻地回应了高等教育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适应并引领未来发展的时代新人的核心命题。(张丽 张立 祁礼为)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