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科学把握“双师”能力新要求,探索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促进教师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协同提升。 构建多元化“双师型” 教师培养体系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浪潮,具备单一化知识能力的教师已无法适应职业教育改革需求,需重新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使其在培训学习、教学实践中逐步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新要求,依托校内外实践培训基地,不断探索有助于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切实增强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打造具有创新力、实践力的优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湖北“51020”产业体系建设,精准对接轻工食品等特色产业,构建“分层次、模块化、项目化”的专业技能培训体系。例如,针对不同专业教师群体,开设“食品加工工艺优化”“精酿酒师”等专项技能培训课程;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入企业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担任培训导师,通过“理论授课+技能实操+案例分析”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推动建成“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基地矩阵。校内建有啤酒生产线实训基地、食品加工实训中心、3D打印与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等高水平实践平台,真实还原企业生产环境。校外与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合作关系,选派教师分批次进驻企业,参与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等工作,助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实施全方位“双师型” 教师深度融通 随着产教融合育人理念的全面推广,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双师型”教师过程中及时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知识考核、专业技能培训模式,依托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平台,使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在真实生产环境与技术服务项目中锤炼真本领。首先,加强挂职锻炼。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专门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围绕校企双方在学生实习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技术开发服务、生产经营管理、师资建设和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开展深入合作交流,并建立校内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换共享制度,让校内教师入驻企业担任技术顾问、项目负责人,了解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掌握丰富的项目处理经验,让企业技术骨干在校内担任兼职教师,将前沿科技成果、生产技术融入到教学中,拓宽学生视野,同时模拟产业生产场景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还依托合作企业平台为教师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的锻炼机会,让教师在科研项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中担任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带领学生共同参与项目设计与实施工作,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其次,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行业学术会议、技术研讨会等活动,使教师及时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充分发挥自身在建筑装饰领域的专业优势和科研力量,积极参与《室内装配式装修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为标准的制定贡献了智慧与经验,有助于培养更多适应建筑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装配式装修行业可持续发展。 完善系统性“双师型” 教师激励机制 在职称评定与晋升方面,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全面修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设立“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通道,将实践技能水平、企业实践成果、产学研合作项目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引导教师重视实践能力提升和专业建设贡献。例如,规定申报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主持完成企业横向课题,在教学工作中需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案例库等。在薪酬待遇与奖励方面,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建立多元化的薪酬激励体系,设置“双师型”教师专项奖励,根据“双师”等级和贡献大小发放不同标准的奖励,对在技能竞赛、教学改革、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专项奖励,对于在省级以上教师技能竞赛中获奖、主持完成重大企业横向课题或获得国家科研成果奖、获得“湖北工匠”“楚天技能名师”等荣誉称号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在考核评估方面,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估机制,制定详细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挂钩,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 创设开放化“双师型” 教师发展体系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关注各学科教师的自我成长与发展需求,积极为其拓展更加多元丰富的职业发展空间,提供宽阔畅通的职业晋升通道,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人才,促进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流动。一是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为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造热情,使其将专业能力转化为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成果,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打破由各学科教师组建的传统教研室组织模式,分别邀请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组成跨学科、跨领域的“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要求团队成员积极围绕校内重点课程与专业建设展开课题研究、项目研讨,依托企业导师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学科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研究出适应技术研发、工艺创新的先进教学方法,并立足企业实际运营中的技术难题展开攻关,帮助企业提升生产制造技术水平,将最终解决方案编写为特色化的教学案例。二是构建常态化赛教融合提升机制。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师能力提升的催化作用,建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长效机制,鼓励“双师型”教师积极参加地方或者国家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课题科研竞赛等,并引导教师将竞赛项目涉及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要求融入日常教学改革,更好地提升其教学创新能力。 未来,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更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为教育强国建设努力贡献湖北轻工职院力量。 (李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