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3 星期一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童心同语”团队 打造实践育人项目
黄泓轲 周星汉 周谧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紧密围绕乐山市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童心同语”实践团队建设目的,将实践育人同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创建了“童心同语”“233”实践育人项目(“2”是指教师提升和学生成长2条路径,第一个“3”是指开发特色教材、特色课程和特色儿歌3类资源,第二个“3”是指依托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3类载体),形成了实践育人模式。2023年2月,该项目获评四川省教育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立项项目。

  双向共育协同发力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

  2019年,学校正式组建“童心同语”实践团队,将学校实践育人与乐山市“学前学普”行动试点同步进行,精准对接乐山市小凉山幼儿园,校地合作共同开展特色课程教学、社会调查、拍摄宣传电影等一系列“学普行动”。2020年以来,学校与乐山市学普部门共同策划开展“学普同行百千万行动”,组织当地大学生在家乡开展“我把普通话带回家”活动,把爱带回家,把普通话和文明习惯带回家。学校通过“童心同语”项目,协助乐山市学普部门参与小凉山地区280多家幼儿园和590多名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9000多名幼儿在学前阶段达到“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的目标,圆满完成了任务。团队先进事迹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多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团队教师被乐山市教育部门推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

  多措并举共创平台

  促进多元创新实践

  该项目形成了“1+3+N”管理体系,打造“团支部+社团”思政教育平台,将实践素材内容融入党课、团课,以身边人、身边事开展思政教育;打造“一院一品”社会实践平台,将实践项目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形成8个社会实践品牌,与乐山市小凉山地区共建3个大学生实践基地,以“普通话+旅游”“普通话+美育”“普通话+礼仪”“普通话+健康”等形式,引导师生深入当地农村,因地制宜开展实践育人活动,利用所学所获推进专业文化和职业启蒙进乡村;打造“三融合两并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通过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技能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创新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相融合,价值素质与能力培养并举、就业与创业并举,将创新创业价值融入实践价值,将创新创业意识融入实践意识,以“童心同语”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出“阳光正好与爱同行”“守蕾花开”“守护绿芽”等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围绕乐山市小凉山地区的茶叶、佛手柑等农产品资源,加工形成“马边茶糖”“佛手露”等农产品,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竞赛中获得省级奖项15项,立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

  理实一体协同建设

  团队育人成果丰硕

  “童心同语”实践团队深入乐山市小凉山幼儿园,开展幼儿课外语言学习活动24次,录制具有当地特色的“学普”儿歌45首,拍摄幼儿安全教育视频和幼儿常规习惯养成视频各1部,设计文明新风卡片4套,组织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6期(185课时),开展幼师教学比赛4届,形成调研报告3篇,立项省市级课题2个,开发出亲子共学手册1套,制定幼师提升和幼儿成长方案2个。以“学普行动”为背景,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小谷溪村策划并拍摄微电影《让世界变大》,在峨边彝族自治县俄罗村策划并拍摄视频《120公里》,获教育部门“2022年新时代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全国优胜作品奖,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站上展播。团队入选教育部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并获相关部门表彰。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精心打造“童心同语”实践育人项目,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充分发挥了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作用,按照“233”实践育人模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在社会实践中引导青年学生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中谱写青春华章。(黄泓轲 周星汉 周谧)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