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星期二
八载实践培根铸魂 红色思政薪火相传
——湖南省茶陵县云阳小学打造新时代思政课新模式
左梦飞 单莹 谭自云 马谋幸

  湖南省茶陵县拥有12处革命遗址、400余件革命文物(含31件国家三级文物),茶陵县云阳小学立足家乡的红色资源,依托校本课程与省级课题,历时八年构建了“资源挖掘—课程开发—教学创新—协同保障”“四位一体”红色思政体系。

  构建红色资源库

  夯实红色教育根基

  2024年,湖南省教育部门出台了《关于用好“家门口”红色资源打造新时代思政课新模式的通知》,要求各地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打造红色研学体系。茶陵县作为革命老区,积极响应号召,成为县域思政课改革的重要实践场。茶陵县拥有深厚的红色历史积淀,这里是全国首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诞生地,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里走出了25位开国将军,5000余名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一处处革命遗址、一件件革命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培育青少年爱国情怀、责任意识的宝贵财富。

  云阳小学作为全县的核心实践校之一,积极探索和构建“资源挖掘—精神提炼—课程转化”的本土化铸魂路径,从2017年9月至2025年9月,建立起了“物质+非物质”红色资源库。一方面,从本地红色历史文化中,提炼精神内核:从红色政权建设史中提取“敢为人先、为民服务”理念,从谭家述“投笔从戎”、刘转连“雪山救战友”等事迹中提炼“忠诚担当、团结互助”品质。另一方面,推动红色精神与思政教育目标精准对接,如将马首红军兵工厂“土法造武器”故事与“创新坚韧”教育结合,将工农兵政府“廉洁办公”史实融入校园廉洁教育,让学生从“身边红色历史”中建立文化自信。据2024年茶陵县调研,87.9%的学生能准确表述茶陵红色政权地位,92.3%能完整讲述本土将军事迹,较2016年提升超50个百分点,学生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显著增强。

  创新多元化课程

  激发红色教育活力

  云阳小学通过创设校本、云端、场馆、实践体验四类课程与“一主题三活动”教学模式,构建了多元化课程体系,激发红色教育活力。

  一是云端思政视频化。学校打造了“红色茶陵 云端思政”短视频课程,采用动画还原历史场景、插入口述原声等形式,设置“红色知识问答”“我的感悟分享”等互动话题,打破时空限制。课程累计点击量超800万次,有效覆盖茶陵及周边县市师生与家长。

  二是场馆思政现场化。学校开发了“纪念馆里的思政课”实景课程,以茶陵县革命纪念馆收藏的革命文物为核心,设计“文物观察—故事讲解—情境模拟—实践延伸”教学环节。如围绕“将军服上的补丁”引导学生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组织学生模拟“工农兵政府选举”,让红色教育从“听”转化为“悟”。2024年课程满意度调研显示,92%的学生认为“实景教学比课本更生动”。

  三是体验思政常态化。学校持续多年开展了“走将军路 扬将军精神”徒步研学课程,路线途经多个红色遗址,设置“竹林隐蔽”“担架救护”等模拟任务,将红色精神融入实践体验。2018年至今,累计参与学生超4000人次,无一人中途放弃,实现红色教育从“知”到“行”的转化。

  四是创新打造“一主题三活动”教学模式,围绕单一红色主题设计“认知—共情—升华”三阶活动,即从认知层面的知识输入活动,到共情层面的情境体验活动,再到升华层面的实践活动,最终实现学生情感与认知的递进式发展。通过这一模式的实践,学生课堂参与度从2016年的31.5%提升至2024年的89.2%。

  校家社政聚力

  营造红色教育氛围

  机制是学校实施红色思政课的保障。云阳小学创新构建了“政府部门统筹引导—学校主导推进—家庭配合参与—社会支持保障”的四方协同育人网络,凝聚育人合力。

  一是政府部门统筹引导。多部门联动,完成县域红色资源普查并建立动态数据库,组织全县300余名思政教师开展大思政建设培训,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课程开发与资源活化,推动红色文旅与教育融合。

  二是学校主导推进。学校发挥育人主体作用,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校园红色文化阵地,定期组织“校家社协同会议”,衔接各方资源,开展“红色思政进家庭”评选等活动,成为协同育人的核心纽带。

  三是家庭配合参与。通过开展“红色家庭”评选、亲子研学、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家长参与率从2016年的21.4%提升至2024年的78.6%,形成了家校共育氛围。

  四是社会支持保障。县军事工作部门、红色景区、将军后代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学校提供军事训练、场馆资源、英雄事迹宣讲等支持,将军后代进校园开展“英雄故事分享会”68场,覆盖学生2.5万人次,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云阳小学通过八年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的综合能力显著提升,2017—2025年获市级以上奖项128项,学校入选“湖南省第二届基础教育创新案例”。

  (左梦飞 单莹 谭自云 马谋幸)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