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承担着培育创新人才、服务科技创新、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使命。广东财经大学积极探索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逻辑与创新路径,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院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研究生院项目研究团队聚焦“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逻辑与创新路径:基于学生视角”课题,以学生主体自觉为切入点,构建“认同自觉—参与自觉—评价自觉”的三维分析框架,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推动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型。这一重塑课堂生态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广财方案”。 创新逻辑:构建以学生主体自觉为内核的改革体系 三维分析框架:拓展学生主体自觉的认知新维度。研究生院项目研究团队基于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创新性地构建“认同自觉—参与自觉—评价自觉”的三维教育导向型学生主体自觉分析框架。其中,“认同自觉”引导学生从思想层面认同课堂教学的价值与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参与自觉”强调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积极投身课堂互动与实践创新;“评价自觉”注重培养学生理性评估课堂教学的能力,为教学改革提供建设性反馈意见。这一框架不仅体现了逻辑递进的内在规律,更通过三者的循环互动,形成了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的闭环系统。 合作治理模式:重塑课堂教学的主体关系。新时代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打破师生二元对立格局,构建“学生群体—教师队伍”合作治理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单向度的“受教育者”,而是课堂建设的“合作者”。通过灵活多样的混合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与学生形成教学相长的共同体,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亲和力。 实践路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广财探索 多维数据采集:精准把握改革现状与需求。为了深入了解高校课堂教学的真实现状和改革创新的多样化举措,研究生院项目研究团队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数理分析等方法,对高校课堂教学现状展开全方位调研。通过“问卷星”在线平台发放问卷,覆盖广东省5所高校的数千名师生,获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及学生参与情况的海量数据;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深入交流,洞悉改革的现实阻碍与真实诉求;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从学生对高校课堂教学的认同、参与、评价等维度出发,科学识别学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角色和所发挥的实际作用。 教学模式创新:激活课堂教学的内生动力。在教学模式创新层面,学校致力于激活课堂教学的内生动力。其一,以“互联网+”教学赋能,依托大数据思维构建课堂教育基础大数据,深度融合数字化资源与教学内容,如在部分课程中引入“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实现教学过程实时互动与数据追踪,精准把握学生学习动态,优化教学策略;其二,深化讨论式教学,借鉴“让学生发声”的讨论式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开放性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规范讨论流程、强化教师引导,有效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其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立足学校“实践育人”特色,搭建“理论—实践—创新”一体化教学平台,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供机制保障:夯实改革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在机制保障方面,通过多维度创新举措夯实课堂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其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学校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改革工作,并组建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统计学、法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团队,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其二,加强制度保障,制定相关制度,明确改革目标、路径与评价标准,探索将学生主体自觉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体系,激发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其三,落实资源保障,学校加大经费投入,支持智慧教室建设、教学软件采购与教师培训,并依托校内科研机构开展有效的决策咨询模拟等研究工作,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改革成效:理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彰显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探索,研究生院项目研究团队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课题组前期承担或参与6项课题研究,其中省部级以上2项、市厅级4项,发表领域内相关论文23篇,含CSSCI来源期刊8篇,研究内容涵盖本科生导师制实施、高等院校名牌专业建设探析、案例教学探索等,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成果产出方面,课题组深入阐释基于学生主体自觉的课堂教学改革逻辑与优化路径,完成《基于学生主体自觉视角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研究报告,系统总结改革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该研究成果具有多维社会效益:其一,转化为政府部门决策咨询报告,通过将学术论文与相关数据报送国家教育部门及地方教育部门,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与理论参考;其二,转化为高校实践指导方案,依托实地调查、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形成的研究结论,为高校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主体参与度提供可操作的行动方案;其三,转化为学术研究参考资料,通过系统性梳理学生主体自觉视域下的改革逻辑,为学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实证素材,推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深化与方法创新。 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与重构。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项目研究团队在激发学生主体自觉、构建合作治理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广财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项目研究团队将继续深化“三维框架—合作治理—多元保障”的改革体系,拓展数字化教学场景的应用边界,推动跨学科实践教学平台的协同创新,致力于将广财模式升华为可复制、可推广的高等教育课堂改革模式,在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续写更多“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篇章。 (孙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