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星期二
“师—生—机”协同 “教—学—评”一体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智慧教学生态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王军 肖贻杰 王越超 陈菲

  近年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以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产教融合为导向,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与职业教育改革实际,以“‘师—生—机’协同、‘教—学—评’一体”为核心理念,历经多年探索与实践,构建起独具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教学生态体系,为全国职业院校重构教学系统、破解数字化转型难题提供了实践案例。

  创新智慧教学理念,重构“师—生—机”协同关系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根基,突破以往教学“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技术辅助”的模式,创新性提出“‘师—生—机’协同、‘教—学—评’一体”的智慧教学理念,将“学生是知识主动建构者”的核心思想贯穿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评价反馈全流程,推动教学主体关系实现三重转变:教师从“知识讲授者”转型为“学习设计师”,学生从“被动接受者”成长为“主动探究者”,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从“工具载体”升级为“协同参与者”。这一理念深度重塑了课堂的时空边界与主体权责:教师聚焦学习过程的整体设计、动态引导与精准调控;学生在“真实任务+虚拟场景”的融合环境中自主探索知识、锤炼技能;智能技术系统全程嵌入教与学环节,承担认知协作、行为跟踪、实时反馈等关键支撑功能。目前,该理念已覆盖全校90%以上课程,“任务驱动+AI推送+行为跟踪+即时反馈”的教学模式成为课堂常态。依托“指尖微课堂”等自主学习平台,2023—2024学年,学生课程参与度从60%跃升至80%以上,课堂学习满意度超过90%,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的获奖率较3年前大幅提升。

  构建“三师三景、数智共生”教学组织形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产教融合中“企业参与度低、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等痛点,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创新构建“三师协同、三景融合”教学组织形态,实现“课堂与车间无缝对接、学习与上岗有机融合”。

  “三师”即“校内教师+企业导师+AI导师”协同育人团队:校内教师负责系统化知识传授与学习方案设计;企业导师通过“数字分身”或实地入驻方式,引入真实产业项目、前沿技术标准与岗位实操经验,目前企业导师参与率超过80%,与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建数十个虚拟教研室,联合开发项目课程1000多门,绘制岗位知识能力图谱40多套;AI导师依托智慧教学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实操行为实时纠偏、自动化测评反馈等智能服务。

  “三景”即“实体课堂+虚拟工坊+产业孪生空间”三维教学空间:依托230间标准化智慧教室/实训室及“学在广城”等智慧教学平台,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矩阵”,实现教学数据全过程采集、学习行为全维度分析。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实训课程中,教师主导任务设计,AI系统匹配企业提供的3D动画与虚拟仿真实训模块,企业导师全程参与关键技能示范与考核评估,学生核心能力达标率从85%跃升至95%以上,岗位适应周期缩短30%。

  建立“标准引领、多元协同”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智能反馈质量闭环

  自2018年起,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联合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及职教专家等,迭代形成《质量标准》体系,涵盖《数智化教学优质课堂评价标准》等10多项标准,其中“十有课堂”(有数智、有目标、有对接、有思政、有资源、有协同、有任务、有互动、有评价、有成效)标准明确数智技术在教学全要素中的应用要求。针对不同教学场景,创新设计分类评价标准,如理论课侧重“数智赋能知识传递效率与知识内化效果”,理实一体课侧重“理论与实操的融合度”,实训课侧重“实训任务与企业真实项目的匹配度”;针对“金课”建设,学校单独设定“数智资源覆盖率≥80%”等硬性指标。此外,学校还构建了双维度评价指标,课程层面实施“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满意度”双维评估,专业层面实施“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岗位匹配度”双维评价。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构建“督导+AI+同行+学生”多元协同评价机制,督导专家侧重教学规范与整体设计,AI系统实时诊断分析教学行为,教师同行关注教学设计创新与协作效果,学生反馈则聚焦学习体验与收获。依托智慧“教—学—评”一体化平台,系统实时采集课堂互动、实训操作、作业完成等数据,自动生成“教师教学画像”与“学生学习画像”,精准定位教学短板与知识薄弱点,并智能推送改进建议与个性化学习资源,形成“评价—诊断—优化”的质量闭环。

  目前,AI智能诊断系统通过语音识别、表情分析等技术累计捕捉教学行为数据10万余条,学生实时反馈满意度超90%。2024年,学校课程目标达成度较2021年提升18个百分点,专业与岗位匹配度达91%,形成“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的良性循环。

  智慧教学生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产生广泛辐射效应

  经过多年深耕,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智慧教学生态体系已经覆盖全校10个专业群、50多个专业,建成智慧教室与实训室230间,拥有数字资源总量117TB,在线教学网络课程达3400余门;“学在广城”智慧教学等平台注册用户超8万人,在线课程访问量突破200万次。近两年,学生技能达标率提升10%,岗位胜任力提高20%以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教师团队自2020年以来在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2项,获得国家一等奖4人次,2024年以7项省级一等奖的成绩位居广东省高职院校前列。

  智慧教学生态体系的示范辐射效应持续凸显。相关经验成功入选教育部门《2022—2023年数字化赋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及广东省教育部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第四批典型案例》,被省内外20多所高职院校借鉴应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助力多所院校建设智慧教学平台、构建智慧教学生态体系;依托“广州国际友城高职联盟”,为泰国、塞拉利昂等国家开发专业标准6个、课程标准73个,培训海外师生1000余人次,为职业教育“走出去”贡献“广城方案”。

  从“技术赋能”到“生态重构”,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推动了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的深刻变革,更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王军 肖贻杰 王越超 陈菲)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