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改革发展。学院矿业工程学科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杰出校友辈出,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学科文化。学院党委实施学科文化育人工程,着力培养道德情操高尚、专业本领精湛、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致力于投身国家能源行业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把好立德树人之向 为把好立德树人方向,学院党委实施“六学联动”(个人自学、党支部共学、书记领学、轮值带学、分层研学、随时督学)理论学习模式,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落地见效、入脑入心。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全力推进党支部理论学习多样化、组织发展规范化、党建业务一体化、品牌创建项目化。依托“双带头人”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构建了“一党支部一品牌、一书记一项目、一党员一旗帜”的立体化党建格局,确保党组织在改革发展聚力、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起到把关定向作用。同时,以学生党员发展为抓手,通过创新学生党员培养体系,营造大学生“一心向党、青春筑梦跟党走”的浓郁氛围,不断提升党建育人成效。 推动改革发展,筑牢立德树人之基 学院党委坚持“人才强院”战略,通过发挥名师育人及“传帮带”作用,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和业务能力水平。学院师资队伍雄厚,拥有30余名国家、省部级人才,为一流学科创建提供了坚实保障。 学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推动学科建设。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10余个,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近百项,年均科研经费超1亿元。学院注重教书育人,全力推进课程思政育人工程,积极实施教研教改,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矿业工程学科协同育人模式,拥有国家级别教学团队、河南省本科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学院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了基础。 传承学科文化,激活立德树人之魂 学院党委坚持“文化润院”战略。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师生凝炼形成了以“勇于求索,敢为人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核心的特色学科文化。为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院实施“一苑”“一墙”“一地”“一石”“一廊”“一亭”“一书”“一册”“一片”“一徽”“十大工程”推进学科文化建设,出台《矿业工程学科文化育人工作指南》,明确学科文化的核心要义、实施路径、考核指标等内容,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以“顶层设计、系统协同、督导考评、持续改进”为核心的协同高效运行机制。 学院为提升文化育人实效,依托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墨金讲堂系列讲座、矿井开采科普基地等载体,推动学科文化传播推广。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数字技术提升学科文化育人实效,在培养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兴趣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学科文化的认同。组建以优秀校友为代表的“学科文化导师”团队,定期举办“学科文化精神传承”系列教育活动。坚持开展毕业整十年校友回母校的师生联谊活动,实现学科文化的代际传承。学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入了灵魂和力量。 健全联动机制,提升立德树人之效 学科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过程涉及教学教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学生基层组织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学院建立并完善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运行机制,确保该项工作的系统性布局和模块化推进。实施“达到一个目标、实现两个突破、抓实三项举措、落实四个保障”的“1234”工程,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立德树人实效。 截至目前,学院已经培养3万余名毕业生,多数成为我国矿山领域的技术骨干。在学科文化的熏陶下,历届毕业生中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中国爆破专家郑炳旭等众多知名校友和杰出人才。 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等荣誉称号,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党建业务的深度融合,有力推进了学院的改革发展。学科文化育人工程的大力实施,提高了学院的立德树人水平,同时促进了学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落实。 (李怀珍 陈春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