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三上午,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英语课本上。当我看到教材插图中那个趴在桌上打瞌睡的东东时,我的教学灵感突然苏醒了。课文插图上原本只有两句简单对话:“You shouldn't sleep in the library.(你不该在图书馆睡觉)”“But I'm tired.(但是我累了)”按照常规教法,读句型、讲解语法便可进入下一环节。但当我注意到学生们盯着插图时好奇的眼神,一个念头闪过:为什么不给这幅插图注入新的生命力?
课后,我系统梳理了“插图教学四步法”:第一步“观察描述”,学生口语用“I can see...(我能看到)”或“There is/are...(这儿有)”句型客观描述画面元素;第二步“细节挖掘”,比如引导学生发现东东的表情和眼神、墙上的时钟指向下午三点;第三步“情境延伸”,本次课堂的即兴对话就属于这个层次;第四步“文化对比”,通过中外图书馆行为差异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