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改风采
2025-08-26 星期二
一体两翼 四轮驱动
——安阳工学院探索构建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赵卫兵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安阳工学院以深厚的工科积淀与前瞻的改革视野,突破传统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依赖,构建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的育人体系。

  作为工科建设的核心阵地,学校机械类专业建有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河南省重点学科,1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依托河南省高端康复医疗器械现代产业学院、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高能级平台,形成了“‘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成果,为新时代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模式核心:挖掘“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内涵

  “一体两翼,四轮驱动”模式打破了学校传统工科教育中“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割裂、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困境,构建了闭环式育人体系。

  “一体”:锚定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靶心。学校以培养机械类创新人才为核心主体,紧扣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理念融入育人全过程,聚焦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核心能力培育。

  “两翼”:赋能育人质量的“双引擎”。一是OBE教育理念,学校遵循“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原则,依据产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推动课程体系动态优化。二是以数字赋能智慧教学的现代教学方法,学校依托智慧教室与学堂在线、超星等线上线下智慧教学平台,实现教学环境、评价方式、教育治理的数字化变革。

  “四轮”:驱动改革落地的四大支柱。一是产教融合为基,以机械类产业学院为载体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协作圈”,实现产业人才需求侧与教育供给侧的精准对接。二是科教融汇为要,通过师生学术共同体开展互动式学术探究,推动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三是课程思政为魂,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方面有机融入“红色基因”等思政元素,落实“三全育人”。四是基于知识图谱的项目化教学为径,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实践路径:六大举措支撑模式落地

  学校以六大举措推动“一体两翼,四轮驱动”模式落地,形成了可操作、可检验的育人闭环。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引领专业建设。学校始终坚持以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开展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课程体系进一步对接行业标准,实现培养标准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产业学院生态。学校依托河南省高端康复医疗器械现代产业学院,联合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等学院共建跨学科育人平台,引入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教学、实习指导与毕业设计,合作开发项目型课程与工程案例。

  推进科教融汇,实现教学科研互促。学校实施“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工程项目实践。近年来,学生依托导师科研项目,在智能装备设计、新能源汽车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实现了“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良性循环。

  构建知识图谱驱动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学校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精选实践教学案例,通过前沿复杂问题驱动,实施项目化教学,提炼和完善课程群知识图谱,实现“个性化学习与标准化能力达成”的统一。

  强化数字赋能,升级智慧教学环境。学校推进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智慧教室的沉浸式教学场景,使抽象的机械原理可视化、复杂的工程问题模块化,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认知。

  挖掘思政要素,彰显工科育人温度。学校以大国重器、工匠精神为切入点,在“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产业自信,实现“技能培育与价值引领”的协同共进。

  育人成效:从模式创新到质量跃升

  经过系统实践,“一体两翼,四轮驱动”模式已展现出显著的育人成效。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形成“以点带面、集群发展”的专业格局,在全国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24年工作会议中,学校的改革经验被河南省内外多所高校借鉴;学生创新实践成果丰硕,通过构建“人人参与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屡获殊荣,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与优质就业比例连续3年位居学校前列;构建“产业、专业、就业”“三链融合”模式,为地方高校破解“产教两张皮”难题提供了经验。

  未来,安阳工学院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推动校企资源深度融合,力争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教学成果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制造强国建设输送更多机械类创新人才。

  (赵卫兵)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