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星期二
“0到41”背后的教育回响

  本报讯(记者 葛仁鑫 特约通讯员 刘磊)“姐姐,大学是什么样的?”“姐姐,要不要买床厚被子?”8月底,临近开学,家住四川省雷波县大杉坪村的余花带着弟弟妹妹采买生活用品,在一声声询问中,她对大学生活更加期待。

  余花初中毕业后,通过四川省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到成都的中职学校就读。今年,她考上了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除了余花,大杉坪村今年还有1名学生考上大学。据统计,这个不到1000人的小山村迄今已走出了41名大学生。

  而10年前,这个数字还是0。

  雷波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大杉坪村是生态搬迁彝族村。10年前,村里常常为找不到人当文书而发愁。“那时,有人能读完小学就不错了。”大杉坪村党支部书记马黑尔布回忆,教育水平低、观念落后,直接阻碍了村里的发展。

  从2015年起,四川省教育厅连续派驻5任第一书记和1名工作队员到该村。“每一任书记和队员都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现任大杉坪村第一书记、四川省教育厅派驻雷波县驻村干部刘旭芳介绍,帮扶工作队为学生协调奖助学金,实施“彝区孩子走出大山看祖国”“青苗计划”等各类专项工程,并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持续不断为大杉坪村注入“教育能量”。

  走进大杉坪村村委会,就会对这种“教育能量”有直观的感受。

  在村委会一楼,最显眼的是一张大红底色的光荣榜,榜上是村里目前所有大学生的录取信息。

  在村委会办公室里,文书银子拉答在认真办公,他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从成都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成了村里振兴发展的得力干将。

  在群山之间呐喊往往能听到回声,而在大杉坪村,教育的回响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动人旋律。

  余花今年报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她说,“希望以后能回来当老师”。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要闻 01“0到41”背后的教育回响 记者 葛仁鑫 特约通讯员 刘磊2025-08-26 2 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