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亲耳聆听百岁老兵讲述战火纷飞的往昔,亲手握住沂蒙红嫂布满岁月沧桑的双手时,历史便从教科书上冰冷的铅字,鲜活地转化为一个个有血有肉、饱含深情的生命故事。这种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如同一场触及灵魂的洗礼,让学生深切感悟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的深刻内涵。 为了加深教育效果,我们设计了“知、行、信、传”认知闭环。“知”——前期理论学习让学生带着深厚的理论素养出发;“行”——通过实地寻访等,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升华,锤炼青年担当;“信”——将学生的所感所悟内化为坚定信仰和向社会传递感动的能力责任;“传”——组建“新时代·青年说”宣讲团,将亲历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当青年大学生站上讲台时,他们完成了从“学生”到“先生”的蜕变,成长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作者系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学生事务办公室主任,案例《共和国不会忘记》主创者) 张婷婷 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303班学生 当我坐在一位百岁红嫂身边,聆听她讲述入党故事时,那些曾在书中读到的战斗、牺牲和奉献,都化作了面前这位老人眼中的光、脸上的皱纹和朴实的话语。此时,我才真正懂得,“家国情怀”是融入血脉、发自内心的坚定回响。 左广州 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302班学生 当我第一次讲老兵的故事时,我紧张得手心冒汗。但看到观众专注、赞许的目光时,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意识到,既要做红色故事的聆听者和采集整理者,更要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