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好老师
2025-08-10 星期日
思政铸魂 双维赋能 四轮驱动
——吉首大学旅游学院构建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吉首大学旅游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武陵山区实际,积极对接国家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服务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旅游学院以“依托一流景区、办好一流专业、打造一流学科、提供一流服务、建成一流学院”为目标,依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等一系列教改课题,聚焦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互联网思维、数字化技能”的现代旅游业创新创业人才,构建了“一核、双维、四驱动”培养模式——以思政铸魂为内核,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为双维,以团队共融、平台共建、项目共克、案例共创为四轮驱动的特色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思政铸魂为内核,夯实人才培养根基

  旅游学院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旅游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深度融合,筑牢育人根基。学院以课程思政、专业教师讲党课为重要载体,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题,强化“思政+旅游”“第一课堂”建设。在教学中,学院教师将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精准融入课程。此外,学院还通过讲座、课堂讨论等多元方式,优化课程教学、完善教学设计、强化教育管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维赋能,打造育人主阵地

  近年来,旅游学院聚力打造了“经济管理研究方法”“旅游产业经济分析”“旅游投资与财务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等一系列前沿性“金课”,推行研讨式、项目式、案例式教学,践行“三接轨”(与前沿接轨、与市场接轨、与政策接轨)、“三突出”(突出时代背景、突出行业特色、突出企业实际)、“三提升”(提升写作水平、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心智模式)教学理念,构筑了科学的、服务一流景区的特色教学资源体系。

  学院依托一流景区,创新开发了兼具思政性和地方性的原创教学案例。以案例共创推动“服务、研究、教学”“三位一体”,“思政、理论、实践”有机融合,“教师、学生、业界”协同编撰,“参会、入库、出版”同频共振,通过“采编赛研用”全链条推进案例教学开发与运用。

  学院强力打造了“移动课堂”实践教学品牌,构建了“实践基地+导师课题项目+科研平台”实践链,实施了“学术导师+产业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度,形成了“教—研—产”协同育人生态。组织学生赴世界文化遗产永顺老司城遗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重庆816小镇、铜仁古镇等地,深入研究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古镇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育人功能。与张旅集团等旅游上市公司、5A级景区管理部门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提升了实践育人实效。

  以四轮驱动为引擎,提升协同育人质效

  旅游学院整合武陵山区高校优质师资与本地及周边知名旅游企业资源,建立了团队共融、平台共建、项目共克、案例共创的四轮驱动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政策研读+规划制定”,培养学生的战略规划能力;通过“国际视野+地方行动”,提升学生的产业分析能力;通过“名师授课+实战训练”,强化学生的项目运营能力;通过“文旅主导+跨界融合”,提高学生的融合创新能力。

  通过四轮驱动协同育人机制,学院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师生共创的《吉首大学首届MTA优秀教学案例集》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2个案例主题入选教育部门案例库,4个原创案例入选湖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师生共编的《旅游景区投诉处理服务规范》成为湖南省地方标准。

  近年来,旅游学院师生共完成课题报告、规划报告、咨询报告30余项,在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四大标志性成果:一是助力湘西州成功创建“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凤凰古城旅游区”2个国家5A级景区,二是支持张家界市举办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三是助推南滩草场成功申报“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四是助力张家界市龙尾巴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为地方文旅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粟娟 鲁明勇 尚道文 唐凡)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好老师 03思政铸魂 双维赋能 四轮驱动 粟娟 鲁明勇 尚道文 唐凡2025-08-10 ——吉首大学旅游学院构建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2 2025年08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