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周刊·思政
2025-07-31 星期四
湖南城市学院
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培养土建类本科人才

  2010年以来,湖南城市学院秉持“土承天下、木撑苍穹”理念,针对应用型本科土建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成省级教改项目“新升本科院校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建设新思路与实践”,研制土建类实验教学实施方案,以土木工程专业为试点,经过多年改革实践,创建应用型本科土建类实验教学体系,着力培养优秀的土建类本科人才。

  专家引航、工匠引证、校友引路,营造“厚土”剧场

  “专家引航”激活文化磁场,深耕“姓土”基因。年均邀请30位土木工程方面专家学者,开展“厚土之基+厚土之情+厚土之路”系列讲座,引导学生筑牢专业信仰根基。

  “工匠引证”激发专业现场,深挖“爱土”情怀。每年组织3000余名学生沉浸式参观体验“工匠讲堂+工匠作坊+工匠画廊”构成的立体展示空间及专业特色教育基地,引发学生“爱土”情感,加强思专深度融合。

  “校友引路”激励职业猎场,深植“乐土”信念。年均邀请20名行业知名校友以“职场分享+职业剖析+职守研讨”与在校生开展深度对话,通过校友榜样辐射带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责任担当。

  课程重构、项目重组、教师重塑,强化“刻木”能力

  锚定就业能力,重建岗位课程。构建就业能力知识图谱,重新建设“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等21门课程。同步搭建“知识测试+实操考核+报告测评”全链条评价体系,形成“需求分析—图谱构建—效果评估”的课程重建机制。

  聚焦创业能力,重组实验项目。修订21门实验课程大纲,更新113项实验项目,年均组织1.3万人次学生参与实验项目,累计孵化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12项,构建起“项目迭代—实践参与—成果孵化”的项目重组生态。

  对标执业能力,重塑工程教师。选派72名教师开展企业标准化实训,引入48名企业专家参与教学,依托36项高水平实验项目平台,年均组织14人次参与行业交流,形成“标准对标—双向流动—行业提升”的教师重塑体系。

  校际联建、校企共建、校地合建,打造“精工”环境

  “校际联建”实验空间。与湖南大学等21所省内外高校联合,搭建13个“OTO”土建类实验创学空间,打造外溢型实验服务环境,年均为3000余名学生提供创学机会,打破实验条件壁垒。

  “校企共建”实验工坊。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34家企业合作,打造绿色建造现代产业学院,按照“实验准备—预演练习—实际操作—效果评价”的全环节实验育训体系,搭建70余个校企实验工坊。

  “校地合建”实验园区。通过“资源共享—政策扶持—成果转化—股份分红”互惠共赢的方式,联合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成功孵化27家土建类中小微企业,并实现专利转让35项,园区科技创新收入达1640万元。

  基础实验、进阶实验、综创实验,合成“联程”链条

  以基础实验培养基本素养。依托材料力学、土力学等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教材—实验微课—实验平台,开发标准化实验教材4部、制作微课123个、引入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8项,让学生熟悉标准化操作流程。

  以进阶实验培养应用能力。创建了“混凝土塑型式”四步教学法:“支设模板”(项目内容与实验目的)—“绑扎钢筋”(知识框架与案例示范)—“浇筑养护”(实操演练与实验报告)—“拆除模板”(知识测试与实操考核)。

  以综创实验培养职场本领。“工程项目+学科竞赛+创新课题”进阶。培养工程本领,学生全过程参与实际工程实验项目;培养竞技本领,完成试件设计—仿真计算—试件制作—试件加载等完整学科竞赛链条;培养创新本领,开展项目申报—实验实施—成果凝练—项目结题的全周期科研训练。

  湖南城市学院现已培养了2万余名应用型本科土建类专业人才,扎根全国100余个专业岗位。学生获得土建类竞赛国家奖项200余项,省级奖项300余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未来,湖南城市学院将继续完善应用型本科土建类实验教学体系,着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土建类人才。

  (贺冉 谭献良 曹国辉)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思政 03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培养土建类本科人才 贺冉 谭献良 曹国辉2025-07-31 湖南城市学院 2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