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发布以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结合广东省2018年提出的“新师范”建设目标,对照认证标准持续推进“四级进阶、五维支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师范专业综合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针对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契合度不高、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成长指导体系落后、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培养主体职责不清、UGS协同育人活力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持续改进动力不足”等问题,依托获得广东省首批通过教育部门师范类二级专业认证等成果,“基于数学实验的数学专业分析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以及数学与应用数学省级教学团队、专业等,以“产出导向”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为旨归,依据数学教师专业发展MPCK理论和学习心理学理论,按照“感知—体验—提升—养成”四个层级,从大一到大四螺旋上升构建师范生“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养成体系,科学设置“认知+活动+实践”的课程模块,推行探究式、体验式、实践式“三式递进”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四级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紧抓“课程教学、学生发展、协同育人、质量保障、校际平台”五个维度,探索构建改革支撑体系,形成了革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倡导数学专业课程采用“本原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以信息技术赋能学习反馈与教学管理的“课程教学支撑”模式;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建立集“生活、学习、职业生涯、就业创业、心理健康”指导于一体的整体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三全育人”,助力构建师范生师德养成和专业成长的“学生发展支撑”模式;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创新引入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三名”工作室(Studio),参与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和指导工作,构筑形成“U—G—S+S”四方联动、优势互补、权责分明的“协同育人支撑”模式;在师范认证对质量保障要求的基础上,从制度、条件、师资、机制四方面强化质量保障,完善“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的螺旋式提升“闭环”机制的“质量保障支撑”模式;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与惠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学院等联合牵头搭建广东省内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师范专业高校联盟——数学师范专业联盟,在顶层设计、专业认证、一流专业等方面共商共建,在一流课程、教学成果、教研教改等方面共育共享,推动联盟高校“边探索、边总结、边分享、边共进”,推动建设校际“聚治平台”,聘请校际专家指导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全流程工作,推动建设校际“聚智平台”,分享各校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促使本专业主动找差距、补短板,增强了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和外驱力,形成“校际平台支撑”模式。由此组成“五维支撑”的人才培养机制。 改革实施以来,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效。专业内涵建设不断强化,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专项项目、省级教师教育示范性实践基地、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10多项,2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师范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感进一步提升,到新疆喀什、西藏林芝等地支教30多人次,每年志愿到粤东西北地区下乡送教60多人,获得学科专业竞赛省级以上奖项300多项。学科建设水平同步提升,成果引领专业和学科建设双轮驱动、同步推进。教师获批数学学科国家基金项目1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门重点项目10多项,论文被SCI、EI收录200多篇。增设学科教学(数学)硕士点方向,学生参加“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5项。基础教育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指导中小学教师获批省级课题10余项、市级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指导数学教师申报获批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省级教研基地;培训基础教育骨干教师400余名,受益学校100多所;承办规模超百人的省级基础教育研讨会4次,改革成果、相关经验做法被多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 未来,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将继续紧密围绕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方向,聚焦“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数学教师培养”核心目标,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区域引领力的数学师范教育高地。 (杜康 梁海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