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余载春秋砥砺,数理薪火相传。济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自1980年植根教育热土,始终以创新为帆、以育人为舵,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学院现设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3个本科专业和大数据分析与计算微专业,构建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既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地,亦是国家教学成果孵化的创新摇篮。 从理论深研到产业破界,从课堂延伸至科创疆场,学院以“三层四维”育人体系为经纬,融通学科交叉之力,锻造兼具数理底蕴与实战锋芒的复合型人才。这里,既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闪耀着的智慧之光,亦有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科创赛场上展现出的青春锋芒;既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躬耕教坛的匠心传承,更有学子10余年蝉联省级教学技能大赛桂冠的桃李芬芳。当数字经济的浪潮奔涌而至,济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正以厚积薄发之势,书写新时代数学教育的华章。 以教学创新为犁 深耕育人沃土 深耕教学改革沃土,破立之间培育新苗。济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坚持“分层递进、产教互哺”双轮驱动,以教学创新为犁,深耕学科交叉与产业变革的土壤,形成贯通课堂、实训与产业的全链条育人生态。 学院于2005年推行大学数学公共课分级教学,针对理工、经管等不同学科需求,打造“基础夯实—专业进阶—创新拓展”三级课程体系,主编出版《线性代数》《应用统计分析》等4部教材,开发微星火过程化学习平台及配套视频资源库,覆盖学校超50个专业,年均服务学生超1万名。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兴专业建设中,学院以“理论奠基—技能淬炼—实战赋能”为培养逻辑,将智慧医疗诊断系统开发、金融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等20余项企业项目案例引入课堂。依托大数据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参与从数据清洗、算法优化到可视化呈现的全过程,近3年,师生合作完成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 在产教协同方面,学院与山东赛宝电子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联合开发“电商用户行为分析”“工业传感器数据治理”等实训模块,年均输送80余名学生进入企业参与项目研发。课程建设成果丰硕,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累计上线11学期,辐射全国多所高校;“数学建模”等5门课程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3门课程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交融。为保障教学资源的前沿性,学院建立“课程案例—实践平台—行业数据库”动态更新机制,每学年及时更新技术内容,引入区块链数据分析、AI大模型调优等前沿模块,确保人才培养始终与数字经济浪潮同频共振。 以科创为引擎 驱动产教协同 星河璀璨处,自有少年摘星人。济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以科创为引擎,将学科竞赛与科研实践熔铸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双螺旋”,在数理探索的疆域中刻下熠熠生辉的育人印记。 学院构建“全员覆盖—重点培育—顶尖突破”三级科创培养体系,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国家三等奖1项、山东省特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稳居山东高校前列,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14项、二等奖78项,省级奖励上千项,1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36项国家奖项、251项省级奖项见证了学子的创新活力。师范生培养更显匠心传承,连续11年获得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形成“以赛强技、以技促教”的良性循环。 学院拥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泰山学者、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水平人才领衔科研攻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余项,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子课题,发表SCI/EI论文50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重大科研成果。科研反哺教学成效显著,本科生积极参与教师课题,在“金融风险预测算法优化”“工业大数据清洗模型”等项目中贡献智慧,孵化出多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 学院倡导“学业+产业”“双导师制”,聘请多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产业导师,将区块链金融、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的真实问题转化为毕业论文选题。依托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年均开展至少8场科创沙龙、10余项校企联合攻关项目,学生主研的“驱鸟器标准款功能替身开发”等多项成果被合作企业应用。从实验室到产业端,从论文到产品,学院正以扎实的科创底蕴,铺就学子迈向数字未来的创新之路。 四十余载深耕杏坛,济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以教学创新为墨,在数字浪潮中书写育人答卷;以科创为舟,载万千学子驶向未来星辰。面向新时代,学院将继续锚定国家战略需求,以数理之光点亮创新之路,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济大数科力量”。 (靳绍礼 孙元功 王洪凯 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