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作为“中国家具电子商务之都”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凭借深厚的家具产业基础,探索电商赋能传统制造业的新路径。然而,随着全球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升级,中小微家具企业对电商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技能型”向“复合国际化”转变。在此背景下,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以创新为驱动,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破解了传统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难题,更有效助力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破局:直面行业痛点,创新培养路径 顺德区龙江镇拥有超过2600家家具制造企业,年产值超千亿元,但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电商人才短缺、文化输出薄弱、国际化能力不足的困境。为进一步促进家具文化传承与电商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拓宽电商人才国际化视野,龙江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深入调研,以“文化传承+产教融合+国际化”为支点,构建了“四融合”课程体系、“合伙人”校企合作机制和动态评价系统,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电商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实践:依托“四融合”课程体系,锻造复合型人才 一是文化与教学融合——传承工匠精神,赋能品牌内核。学校将家具文化精髓深度融入电商课程。例如,在“电商运营”课程中,引入榫卯结构、木雕等传统工艺,学生通过亲手制作鲁班锁理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网络营销推广”课程中,结合明式家具的简约之美,指导学生设计兼具文化内涵与现代审美的产品详情页。学生团队为当地企业设计的“榫卯结构VR(虚拟现实)拆解系统”,以沉浸式交互技术展示传统工艺,助力企业产品在跨境电商平台的点击率显著提升。 二是专业交叉融合——打通设计链路与数字化链路。学校打破专业壁垒,积极整合家具设计与电商技术资源。学生需掌握3D建模与电商主图设计的双重技能,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优化家具比例,生成符合短视频社交平台传播特点的素材,实现了从“美学设计”到“数字化呈现”的全链路能力突破。 三是理论与实践融合——全流程实战,对接产业需求。学校构建“线上学规则+线下练实操”的双轨模式。学生通过模拟沙盘学习短视频社交平台直播算法,随后进入佛山市虹桥家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选品、直播、物流全流程。近3年,学生团队为徐闻菠萝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策划的电商方案助力销售额破百万元,学校因此获评佛山市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 四是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输出文化,链接全球。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跨境电商人才,学校引入亚马逊、全球速卖通等平台的国际化课程,并联合佛山市斯帝罗兰家居有限公司、佛山市虹桥家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发“文化+商业”双导向实训项目。学生在学习跨境支付规则的同时,需研究如何通过产品包装、品牌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毕业生设计的作品获得意大利IIDA AWARD国际设计大奖。 创新:打造“合伙人”校企合作机制,优化产教生态 为实现校企深度协同,学校创建了“学、研、创、赛、培、证”六维“合伙人”校企合作机制。 一是开展股份制合作。学校与企业按比例投入资源(如师资、设备、数据),共享知识产权与收益。例如,与北京买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视频编辑与处理”课程成为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企业通过课程共建深度对接电商视觉设计前沿人才池,吸纳课程优秀学员进入企业视觉研发团队。 二是构建动态评价体系。学校引入企业导师、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共同制定人才评价标准,从“技能达标率”“项目贡献值”“文化输出力”等维度量化考核,确保培养质量。 三是探索多元合伙路径。学生可加入企业创新项目获得股权激励,教师可参与技术研发享受分红,学校与企业以混合所有制共建产教融合生态获取长期收益。目前,学校已培育9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数量位居广东省同类专业前列。 收获:人才反哺产业,专业引领变革 经过6年探索,龙江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一是人才供给提质增量。电子商务专业累计输送2000余名复合型人才,20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名学生获评广东省优秀学生。 二是教学成果实现突破。2020年,电子商务专业立项省级教改项目“以区域家具产业集群为依托的电商‘合伙人式’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项目高质量通过验收。2021年,教师团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024年,学生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新闻传播赛道短视频制作赛项金奖,专业建设水平跻身国际前列。 三是产教融合赋能产业升级成效凸显。合作企业佛山市虹桥家具有限公司通过学生团队主导的跨境电商渠道数字化改造,海外销售额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步孵化的“徐闻菠萝”等电商案例列为示范项目,形成“职教赋能—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良性闭环。 启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同频共振 龙江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证明,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同频共振,需要以文化传承为魂、以技术创新为骨、以产教融合为脉,其具备重要的创新价值。 一是破解了文化传承难题。学校通过课程重构,让传统工艺与现代电商技术碰撞出新的火花,为“中国制造”注入文化自信。 二是重塑了产教融合模式。“合伙人”校企合作机制将校企从“松散合作”变为“利益共同体”,激活了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 三是拓宽了国际化路径。学校将“技能输出”升级为“文化输出”,为跨境电商人才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新模式。 随着《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出台,“龙江模式”为全国中职院校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学校计划联合更多国际院校与企业,搭建“一带一路”电商人才联盟,让中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实践走向世界舞台。 从传统家具重镇到电商创新高地,龙江职业技术学校以一场静默而深刻的教育革命,书写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在这里,每一堂课都是文化与技术的交融,每一个项目都是产业与教育的共舞,每一名学子都是传统匠心与数字未来的桥梁。(邱旭波 林锐燕 孙海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