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9 星期一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以“四创”教育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创想、创意、创作、创业”(以下简称“四创”)教育模式,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四创”教育模式中,“创想”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创意”注重创新意识的提升,鼓励青少年将想法转化为具体方案;“创作”聚焦创新实践能力,引导青少年通过创作表达思想和情感;“创业”则关注创新成果的转化,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创”教育模式“以政治为纲、以实践为道、以教育为旨”。“以政治为纲”是指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思政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以实践为道”是指要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程体系。例如,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想意识,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以教育为旨”是指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

  “四创”教育引领,打造特色“大思政”育人链路

  学院以“四创”教育为引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四段同向发力、四思合力驱动、五说立体实施、五维思政系统推进”的“4455”“大思政”育人链路。“四段同向发力”是指依托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四个阶段,实现思政课程的跨学段融合。“四思合力驱动”是指通过“思品”筑基、“思创”立志、“思源”溯本、“思行”并进,实现思政教育全学段内容的数智融合。“五说立体实施”是指通过“文说”推进课题研究、“图说”描绘思政概念、“剧说”演绎思政故事、“课说”打造思政“金课”、“案说”总结育人案例,实现思政教育多成果的互动融合。“五维思政系统推进”是指通过“党建思政、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活动思政、教师思政”的“五维”融合,构建“区校联动”“知行联动”“时空联动”的育人体系。

  数智赋能,不断创新数智思政育人模式

  学院不断加强数字平台建设,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网络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渠道。依托数智平台等,打造“网趣实践”课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数字思政课程,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发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平台,提供全景游学、虚拟场馆参观等功能,增强思政教育的沉浸感和互动性,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

  校地协同,合力建设思政教育研学基地

  学院通过打造“创富学堂”“创业驿站”“创新基地”“创想田园”等思政教育一体化研学基地,为学生构筑从体验到实践的全息育人生态。利用校地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建设的“一带一路”涉外乡创工匠CEO联合培养成果推广共同体,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感知一周,认知一月,行知一季”乡村体验、实践,将创新创业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利用影视融媒体学院在行业与专业领域的优势,联合地方教育部门共同创演精品思政剧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探索打造“思政+美育”相融合的戏剧思政育人模式,让思政教育“有意义”,更有“有意思”,让师生在戏剧创演中温润心灵,涵养高尚道德情操。

  “思创融合”,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思创融合”即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这是学院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学院坚持将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导向有机结合,将卢作孚的创业理念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深度融合,进行“思创融合”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推进实施、理论与实践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思政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形成“以产导教、以教促创、以创助产”的育人闭环。依托“作孚创业社”“行知教育社”“培元产业社”三大育人平台,组织不同学段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将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融入创新创业全过程,使学生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相结合,实现“小我”与“大我”的统一,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不断提升育人成效。

  (庞敏 张希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7以“四创”教育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庞敏 张希伟2025-05-19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2 2025年05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