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由政府部门创办的首所公办学校,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历经40年发展,在培育学生想象力(imagination)、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与创造力(creativity)的探索中,以科创教育为主线,深度融合特区精神,创新构建“I·C·C”科创教育模式,形成可推广的核心素养培育“实验经验”。 贯通学段育新苗 深耕科创铸“I·C·C”模式 深圳实验学校以全脑学习理论为基础,创新提出“三力”(想象力、思辨力、创造力)系统性培养体系。通过构建覆盖小初高全学段,贯通“三课堂”(“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第三课堂”社会应用)场景,联动学校、高校及企业全链条合作的创新机制,形成学段贯通、学科交叉、校企协同的“I·C·C”科创教育模式。 学校以纵向衔接为脉络,打造小初高一体化的科创教育实践体系,同步开发阶梯式科创课程群。通过打破课堂边界,将学科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实现全场景融通与学用创一体化的育人新生态。 同时,学校立足学生成长需求与教育发展目标,携手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深圳大学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共建科创教育实验室。各方发挥专业优势,构建“企业高校研发创新—学校转化应用”的深度协同链条,推动科研成果向基础教育实践高效转化,为“I·C·C”科创教育模式注入持久生命力。 践行模式探新路 精研五维联动科学课程体系 学校以“I·C·C”科创教育模式为核心,匠心打造小学至高中阶梯式衔接的课程体系,实现从知识技能积累到跨学科融合创新的螺旋式进阶。 在小学阶段,深圳实验学校经过10年探索,构建五维联动科学课程体系,融合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校内社团、校外平台与校园文化,创立小学科创教育模式,以多元实践培育学生想象力,夯实高阶思维发展基础。 在初中阶段,学校以STEAM教育为核心,打破学科界限,着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实践探究能力。依托国家、省级课题,深入开展“STEAM课程设计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与人才培养,开发进阶课程。2018年,学校入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领航学校。 在高中阶段,学校推出SDEI(Static—Dynamic—Electronic—Intelligence)课程体系,以“静态结构—动态结构—电子控制—人工智能”递进模式深度培育学生创造力。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引入前沿科技促进理论实践融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该体系成果突出,获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小学全科启蒙—初中STEAM拓展—高中科创激发”,深圳实验学校三大特色教育体系层层递进,构建卓越科创教育品牌。凭借突出教育教学成果,学校获得广东省国家级别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数字化校园实践优秀学校等多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 培育英才结硕果 勇拓科创誉四海 在“I·C·C”科创教育模式的深度浸润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得到全方位培育。近年来,学生在国际国内赛事中屡创佳绩,累计获得世界级奖项90人次、国家级别奖项60项、省级科技竞赛奖项85项。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云飞、云鲸智能创新(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峻彬等百余名行业领军人才皆在实验校园中汲取创新养分,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 学校科创教育与项目式学习模式获得教育界专家广泛认可。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称赞毕业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突出;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李泽湘多次肯定校友,认为学校教育为其创新奠基。 学校的教育创新成果已形成强大辐射效应。项目式学习模式在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深圳市福田区科技中学等广东省内外多所学校落地生根,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团队编写的高中通用技术教材(苏教版)在全国多个地区使用。此外,学校还接待了来自俄罗斯、以色列、韩国等国家的上百批教育考察团,并通过教研帮扶、国培计划等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广东、湖北等省份延伸,为基础教育改革贡献“实验智慧”。 四十载栉风沐雨,四十载砥砺前行。深圳实验学校将创新融入“I·C·C”科创教育模式,积极构建课程、培育英才,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宝贵经验。未来,学校将继续勇立潮头,深耕科创教育,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邓旭 陈宏 刘焱锋 李柏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