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立足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以“双引领·双循环·双考评”的“三双”模式为利刃,打破传统护理教育困境,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为护理职业教育改革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 思想铸魂、榜样赋能:“双引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思想铸魂+榜样赋能”双核驱动,精心构建护理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在思想铸魂方面,学校充分发挥重庆市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标杆院系的独特优势,将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与南丁格尔的精神巧妙融入“第二课堂”。通过举办“护理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深刻领悟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同时,打造“六维实践教学文化阵地”,以“德技双馨·护佑生命”思政课堂为依托,专兼职教师携手开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将职业精神扎根于心。 在榜样赋能方面,学校聚焦医教协同,组建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及医教联合教研室,邀请临床专家驻校指导。联合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全国技术能手等,开展“带徒传技”活动。临床专家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真实案例带入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护理工作的实际场景和职业要求,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动力,实现思想引领与技能提升的双向赋能。 虚实结合、护教一体:“双循环”提高学生岗位能力 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岗位需求,学校坚持虚实结合、护教一体,构建了“校内全流程小循环+校外多岗位大循环”的双轨联动培养模式,形成能力递进培养闭环。 在虚实结合方面,学校在校内投入智能化设备搭建灾害模拟、ICU模拟等沉浸式实训场景,为学生提供高度仿真的实践环境。依托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考站设计多站闯关考核,通过“虚拟仿真—单项强化—综合模拟”的循环训练,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同时,将临床岗位需求引入课堂,专兼职教师联合开发高仿真案例,在课程中融入真实岗位任务。 在护教一体方面,学校推行“4+1”模式,学生每周4天在校学习课程,1天进入医院开展案例学习与认识实习。在岗位实习阶段,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并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健康宣教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与岗位适应能力。通过校内外智慧管理平台,教师定期驻点督导,根据实践反馈优化培养路径,形成“教学—实践—反思—强化”的螺旋式能力提升机制,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校内进阶、校外协同:“双考评”激发学生发展动能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推动学生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学校构建了“校内进阶+校外协同”双向融通的动态评价体系,实现了评价标准与行业动态的紧密接轨。 在校内,学校依托智慧管理平台建立“学习轨迹大数据画像”,依托临床思维训练系统、标准化病人及多站式考核场景,实施“单项考核—模块过关—岗前综合”的递进式评价。将学生日常实训打卡、自主学习记录等过程性数据按权重纳入评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校引入健康中国研究中心“护理实践操作技能水平评价项目”,对接行业标准设计量化评分体系,确保学生能力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 在校外,临床护理专家与校内教师联合组建评价团队,开发智能考评系统。结合“校赛—市赛—国赛—世赛”的选拔机制,挖掘和培养高技能人才。此外,学校还在评价过程中融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与毕业生职业发展追踪,形成“教学—实践—反馈”的动态优化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硕果盈枝: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的“双引领·双循环·双考评”育人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5年保持在98%左右,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银牌等国家级别奖项26项、重庆市市级奖项143项。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成果丰硕,建成国家级别、重庆市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10门,主编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9部。护理专业在2019年跻身国家骨干专业,2024年完成国家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项目,并于2024年承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婴幼儿照护赛项。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院校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交流与深造机会,已有70名学生赴海外深造。此外,学校还参与制定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推动了“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在国际护理教育领域展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风采。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以“三双”模式书写了护理职业教育改革的生动答卷。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为健康中国战略培养更多“提灯天使”。 (左凤林 邓菲菲 李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