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第四实验小学善国校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践行“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创新构建出“三维六径”课程模型,从“文化传承、创新转化、人格塑造”三个维度出发,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融合。学校精心开发出“大漆葫芦制作”“创意书法(山书法)”“木板刻画”“啦啦操”及“无人机”等44门特色社团课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声’教育(琅琅的读书声、沙沙的书写声、热烈的辩论声、嘹亮的歌声、运动场上的呐喊声、快乐与幸福的笑声),‘五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了大批品行端正、志向高远、博学多才的阳光少年。 “大漆葫芦”社团:匠心独运传非遗 大漆工艺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吉祥物葫芦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东方美学特色的艺术瑰宝。学校立足文化传承使命,创新开设“大漆葫芦”社团,将这一传统工艺带入课堂,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亲身体验漆艺制作过程,切实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构建出“文化认知—工艺研习—文创开发”的“三位一体”课程模块。“文化认知”模块溯源千年漆艺历史,解析“葫芦”文化蕴含的吉祥寓意;“工艺研习”模块贯穿采漆、制胎、髹涂、抛光等12道传统工序,帮助学生掌握大漆葫芦制作的基本工艺和技巧,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线条和图案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文创开发”模块聚焦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创新,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校设立“大漆葫芦艺术工作坊”,鼓励学生将创作的大漆葫芦、茶器等艺术品进行展出,这些兼具艺术价值与实用功能的文创作品,已成为彰显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此外,学校还实施“非遗传承人+专业教师”“双导师制”育人模式。非遗传承人导师负责传统工艺核心技艺的传授,传承文化基因;专业教师则侧重现代设计理念,使学生在掌握传统工艺的同时,能够运用现代设计语言进行创新表达,真正实现技艺传承与市场接轨。 “木板刻画”社团:刀刻艺术连古今 学校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为目标,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开展社团活动,立足学生实际,发挥其个性特长。为突出办学特色,学校自主研发校本课程“木板刻画”,精心打造出“木板刻画创作工作坊”,每周开展社团活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艺术学习氛围。 依托“木板刻画”社团,学校积极搭建平台,大力开展艺术教育。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各种板刻技法,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表达美。“木板刻画”课程主要面对三至六年级学生开设,低年级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雕刻技法以及单色、黑白色和套色等上色技法;高年级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美术语言,使他们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技法,结合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创作木板刻画。 学校构建出自主研发的“木板刻画”课程体系。针对教材课题“选题”方案展开研讨,确定“木板刻画”课程提纲与结构模式,编写出既突出地方特色,又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特征、身心发展规律的校本教材;立足“木板刻画”课程,全方位查找与木板刻画相关的教学内容、课程资源等,建立木板刻画素材资料库;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制定科学、系统的分层教学计划,实现知识体系的螺旋式递进与能力素养的阶梯式提升,实现因材施教、精准育人的教育目标。同时,建立作品巡展机制,通过校园艺术节、社区文化展等平台,形成“技艺传习—作品产出—成果转化”的育人链条。 此外,学校还通过“木板刻画创作工作坊”,构建“认知—实践—创新”学习闭环。“木板刻画”课程涵盖三大维度:技艺传承方面,系统教授选材、构思、雕刻、印刷等传统技法;文化浸润方面,深度挖掘汉画像石等滕州文化元素进行主题创作;创新融合方面,鼓励创作书签、挂件等实用艺术品。学生通过“传统技艺研习+现代文创开发”的双重实践,在市级版画赛事中屡获佳绩。 “创意书法”社团:笔墨飞舞彰性情 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蕴含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对此,学校秉持“传承文化、激发兴趣、技能提升、团队合作”的核心理念,打造出集学习、创作、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创意书法”社团,致力于通过创意书法活动,让学生在传承书法精髓的同时,提升书写技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发展过程中,学校“创意书法”社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社团立足学生兴趣和需求,设计出多种多样的书法活动内容,从传统的书法练习到创意十足的书法挂件、书签制作,再到结合现代元素的书法礼品袋等创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书法;常态化开展“书法+文创”主题活动,从传统临摹到现代艺术创作,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审美素养;通过小组创作、作品联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创作中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见解。 学校社团课程设计强调“守正创新”双轨并行:在传承层面,通过系统讲授书法史论与技法、专业教师示范指导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书法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基本书写技巧,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笔画顺序、结构布局等书法基础知识,为后续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创新层面,学校创新引入现代材料与工艺,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型书法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并指导学生创作书法饰品、装置艺术等跨界作品,让学生在书法创作中展现个性和才华,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山东省滕州市第四实验小学善国校区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通过系统构建“‘六声’教育,‘五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导向、明理、启智、塑魂的育人价值,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常做常新。同时,学校将继续加强“体验式”学习场域建设,通过“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朱绪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