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智能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加速,适应智能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浙江科技大学作为国家教育部门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工程专门人才的试点院校、国家教育部门中德校企合作双元制本科试点项目单位,发挥40年中德合作办学优势,借鉴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探索创新,系统构建了智能技术应用创新型人才“三融三通”双元制培养模式。 学科融合,资源联通,紧扣智能技术产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与理论教学体系 智能技术产业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算法创新、数据驱动和跨领域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和新业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创新驱动、跨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场景应用等特点。针对面向智能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校学科专业调整改造和理论教学体系改革滞后等问题,学校成立智能技术学科专业群建设委员会,推进传统学科向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向转型,跨学院整合电气工程、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资源,打造集智能感知与控制、大数据分析与计算、智能决策与处理、智能制造与装备于一体的智能技术学科专业群,获批智能技术相关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双元制”本科专业试点项目1个;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依托产业学院、地方产业研究院等,通过高层次人才共享、企业课程引进、企业导师聘请、企业实训基地建设、企业研发项目实施、企业研发团队合作等方式,大力引进企业资源,通过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共享高校科研实验设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学生实战化毕业设计等,与企业共享高校资源,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整合跨学科资源、校企资源,建立智能技术通识教育课程群、智能技术核心课程群和智能技术复合拓展课程群,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科学、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核心理论与技术。 产教融合,工学贯通,紧扣智能技术产业应用场景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针对智能技术更新迭代迅速,但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实践教学脱离真实场景等问题,学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校企双元主体聚焦人才培养实现真正融合协同育人。学校牵头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平台,成立浙江省数字化制造产教融合联盟(成员企业8家)、中德校企合作联盟(成员企业60余家),共建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绿色纸基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5个,其中省级重点支持建设产业学院2个,企业实践基地119个(国家级别6个、省级5个);引进和培养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60%),引进企业兼职教师140余名,与企业共建课程50余门、教材40余部;校企双方共同构建贯通全培养周期的企业实践实训体系,设置6个高强度企业实践实训环节(时长达20个月),构建沉浸式企业工作场景,开展基于真实场景的项目化教学和毕业设计,推进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项目学生与企业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通过企业化工程实训强化职业素养、企业忠诚度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矢志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 科教融汇,研学相通,紧扣智能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针对传统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组织化程度不高、学生参与不深、技术转移与产业创新结合不畅等问题,学校会同地方政府部门和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成立浙江省生物医学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机器人感知与控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省级科教融汇平台4个,在浙江省7个地市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地方研究院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18家,依托浙科LHD海洋能研究院等率先开展高层次人才“校企双聘”流动共享省级试点,相关师生团队近5年申报省级校企合作科研资助项目20余项,开展横向技术研发项目超1200项,项目总金额超5亿元,获得智能技术相关专利、软件著作权700余件,实现成果转化170余项。依托科教融汇平台深度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创新创业项目实训—科技创业竞赛实践—科研创业项目实战”“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思维、技术研发、跨学科领域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上述“三融三通”路径探索,学校系统构建了智能技术应用创新型人才“六双”培养模式,即:办学双主体,学校与核心企业作为办学主体,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学习双场所,学生在高校校园和实训企业两个场所交替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创新双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科研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学业双导师,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担任学业导师,确保学生获得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学生双身份,学生在校期间既是高校学生,也是企业准员工,提前适应职场环境,强化职业素养;毕业双证书,学生毕业时可获学位证书和技能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近5年,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共获国家奖项700余项、省级奖项1800余项,其中包括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金奖9项、银奖23项、铜奖60项,并立项国家创新创业项目160项、浙江省新苗计划项目115项,授权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80余件;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升学率超25%,自主创业率超5%,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等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代表。 (浙江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赵东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