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通过大数据画像技术聚焦研究生精准教育,构建了“筑牢数据基座—优化算法模型—健全数字场域—构建画像生态”四步法研究生精准育人体系,形成“数据筑基、算法淬炼、全景成像、场景赋能”的校本化实践路径。学校依托2022年度教育部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基于大数据群体画像的大学生精准思政路径研究”、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2023年度医学教育研究课题“基于‘PDCA’理论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体系构建研究”、山东第二医科大学202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分类培养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经过一系列实践探索,实现研究生管理从“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的转变,为高校数字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山二医方案”。 完善校园网络,整合多元数据,筑牢全域感知的“数据基座” 学校以“数据无孤岛、系统无壁垒”为目标,实施“网络末梢延伸工程”。在教室、实验室等学习场所部署标准化摄像头,在餐厅、超市等场所设置微信、支付宝、一卡通等多元化智能结算平台,在宿舍区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在图书馆部署出入人脸识别系统、图书借阅系统,在山二医大讲堂部署自习预约系统,在校医院采用门诊就诊系统……这些覆盖教学、生活、健康等领域的八大场景构建起全天候、全要素的数据采集网络。2024年,学校3个项目获批山东省教育部门“无感知数据采集”示范项目。 建设智慧校园数据中台,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临床医学仿真虚拟中心系统、临床实训中心可视化平台、图书文献系统、财务报销系统等12个与研究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业务系统集成到数据中台上,实现跨系统数据安全共享,建立包含课堂学习表现、科研产出、临床实践、学位论文管理等12大类、78个子项的标准化数据仓库,数据字段总数超过3500个。制定《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数据管理办法》《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规范数据管理,缩短跨部门数据调用响应时间,真正完成从“数据沉睡”到“数据觉醒”的质变,破解了“数据碎片化”难题。 优化数据处理,完善标签体系,锻造精准识别的“算法模型” 构建包含“基础属性+实时状态+成长轨迹”的三级标签体系,形成医学研究生专属的86个特征标签,其中,“基础属性”标签涵盖考研成绩、体质特征等静态数据,“实时状态”标签整合课堂出勤、实验操作、消费波动等动态指标,“成长轨迹”标签则记录科研进展、规培表现、职业规划等发展性数据。基于该标签体系,学校建设适用于医学研究生的人脸识别、学业预警、就业动态实时监测、职业发展倾向预测等10个算法模型。创新使用“动态权重赋值法”,根据学期阶段、重大事件(如学位课程考试期、执业医师考试期、规培考试期、学位论文提交期、就业期等)自动调整指标权重。 建立严格的算法生成机制,坚持“算法精度与育人温度并重”的原则,听取临床导师、辅导员、算法工程师和教育专家的意见,将320条研究生管理经验转化为算法规则。注重算法的沟通反馈,通过“差分隐私+同态加密”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设置“学生—导师—辅导员—学院—学校”五级数据调阅权限,形成“数据采集有规范、算法模型有标准、结果应用有监督”的全链条治理模式。 建立全景画像,还原真实样态,绘制立体鲜活的“数字场域” 构建“个体—群体—群落”三级可视化系统,以“历史回溯—现状分析—趋势预测”三维建模,推动研究生评价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诊断”。就研究生个体看,画像覆盖125项特征指标,可生成“学业能力雷达图”“心理素质雷达图”“学习场所热力图”“朋辈共同体透视图”等7种分析视图;就研究生群体看,学工系统可自动抓取其他系统数据,一键生成研究生群体画像,群体可在班级、学科专业和学院三者之间自由切换;就研究生群落看,同一规培医院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生群体也可自动生成全景画像,生成不同的分析视图,展现研究生不同场域的画像特征。 在智慧校园中,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共享,通过专项算法模型,在不同场域形成了立体鲜活的画像,专业学位研究生侧重临床技能和职业发展预测,学术学位研究生则聚焦科研能力和论文产出分析。学工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数据共通,运用社交网络分析技术识别出每名研究生的朋辈影响圈层,为学风建设提供新视角。自动抓取研究生教育系统的数据,根据学业、心理、发展等维度形成“成长档案”。学工系统综合入校后的研究生基本数据,画出成长轨迹,形成动态画像,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实现从“瞬间快照”到“连续影像”的数据画像升级。学校在第四届全国医学“双一流”建设论坛和第三期山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论坛上发言,交流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成果。 支持场景导出,赋能学生成长,构建闭环联动的“画像生态” 学校将数据画像深度融入育人场景,打造“问题发现—精准干预—效果追踪—系统进化”的智慧育人链。在奖学金评审方面,各二级学院均建立基于数据画像的学生奖学金评价体系,实时采集学生论文发表、获得专利、获奖成果、参与科研项目等基本数据,导师和学院审核通过后汇入数据池,研究生奖学金评审时,学生自助提取数据,一键生成申请材料,使用数据佐证业绩,各学院运用综合数据评价学生,彰显公平公正。学校建有虚拟临床仿真实验平台,模拟医院建设了3D信息技术下的情境仿真系统,构建了“以实为本、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实现虚拟临床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实践教学系统等数据共享,每年承担教学任务约26.34万人时数,服务研究生和导师5200人次。 在研究生临床实践层面,学校联动实习实践医院依托数据画像实现临床能力培养的精准化闭环管理,在研究生管理系统中为医院的管理人员、导师等设置角色账户,将研究生的23项临床实践数据纳入数据库,将临床实践数据与教学计划进行自动对比分析,自动识别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生成临床技能动态成长曲线,为研究生提供可量化的改进参照。研究生在临床技能考试中表现优异,通过率提升2个百分点。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以数字画像为纽带,打通“研究生思政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开放融合协同育人、研究生素养能力提升、导师队伍能力提升、质量监控体系优化”全链条,形成“数据驱动、精准育人、持续改进”的数字生态闭环,为高校数字化改革贡献了“山二医智慧”。(凌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