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星期四
临沂大学
坚守学术初心 创新世界史教育体系

  临沂大学世界史团队是一支以欧美社会史研究为主的教学科研团队,欧美社会史研究教学团队于2021年先后获评临沂大学第二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临沂大学优秀教学团队。作为优秀教学团队,近5年,世界史团队聚焦人才培养工作,以学术研究为基础,持续开展世界史教学改革,创新世界史教育体系。

  积极探索全球史视野下的学术新路径

  临沂大学世界史团队在学术领域深耕细作,倡导全球史视野下的学术研究,目前已经形成欧美社会史研究和东北亚区域国别研究两大主力研究方向。在欧美社会史研究方向,世界史团队将历史研究与现代社会问题相结合,在“食品安全史研究”“儿童史研究”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项,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东北亚区域国别研究方向,世界史团队积极探索东亚海洋史研究,以青年教师为主的研究团队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计划”团队,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2项。目前,世界史团队适应新文科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全球史视野下的儿童史研究,获得临沂大学特色学科方向重点支持,引育结合,壮大研究队伍,开拓研究领域,力争将儿童史研究发展成为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独特分支。

  深耕人才培养,促进学术研究融入教学实践

  世界史团队承担了历史学专业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世界史”课程,涵盖通史、国别史和专题史。世界史团队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主持和参与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第一,世界史团队骨干教师主持和参与了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世界史团队主持并完成了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范类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提出了“地方高校师范类历史学专业要在坚守师范本位、遵循师范认证标准和融通新文科理念的策略下,构建厚基础、跨学科、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一制三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推行学业导师制,实现学生小班化、个性化和复合化的要求)。同时,团队成员还积极参与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历史学‘新文科师范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以临沂大学为例”,重组“世界史”课程模块的新文科师范专业课程体系,推动卓越人才培养工作。

  第二,世界史团队以科研成果反哺课程教学,推进学术研究融入教学实践。世界史团队积极推动学术研究成果反哺课程教学,通过课程嵌入、开设拓展课程等方式将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更新课程内容,促进课程内涵品质提升。在课程嵌入方面,世界史团队近年来在英美儿童史、英国食品安全史、东亚海洋史、现代法国史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根据成果的特点,分门别类地将其嵌入课程教学。例如,将英国食品安全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英国食品安全立法与监管史研究(1860—200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英国儿童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公共健康视阈下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研究(1862—1948)》(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等融入“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的相关章节中,并在“英国史”课程中开设专题教学。在拓展课程开设方面,世界史团队将欧美儿童史研究的成果打造成历史学专业拓展课程“儿童史导论”和全校通识选修课程“儿童与社会”,推动特色课程融入历史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

  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世界史团队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世界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每门通史课程组建“三人课程组”,以老带新,通过课程接力、研究互补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和学习评价模式。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世界史团队探索实施了“双语经典研读性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打造高效、互动、创新的课堂,首先通过大班授课梳理课程内容,而后指导学生以小组研读的方式协作研读英文原典文献,同时结合读书笔记的形式开展课外研读。在学习评价改革上,世界史团队推行“N+1+1”过程性考核,“N”包括课堂笔记、期中考试等环节,“1+1”是指读书笔记、期末考试,对课堂笔记的要求不是照抄教师的教案和课件,而是阐释以梳理和总结课程内容为目标的研究性问题;期末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识记,而且还要求学生结合著作研读,以撰写短论文的形式考核他们对世界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在考试中提升专业素养。

  针对每门课程的具体特点,世界史团队要求课程组深入挖掘每门世界史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理念,强调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以及不同国家的合作与共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团队教师相继主持了“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西方史学史”等通史课程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通过挖掘历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厚植学生的文明互鉴理念。以“西方史学史”课程为例,课程组挖掘各国史学名著中丰富的思政元素,例如,通过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深化学生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李维《建城以来史》,借助中西分析比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德育的重要性等等。

  推进新文科建设,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世界史教育体系

  临沂大学世界史团队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准确把握文科教育面临的新环境、新要求,聚焦新文科建设,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世界史教育体系。在学术研究上,世界史团队将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在全球儿童史研究和区域国别史研究上持续发力,深化问题导向的跨学科研究,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结合研究特长,整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在人才培养上,坚守师范本位,立足通史教育,融合自身研究成果,强化AI(人工智能)赋能,以数智赋能世界史教育教学资源开发,让课程资源、教学设计实现数字资源转化,引入智能助教、智能学伴,建设虚实结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世界史教育体系。

  (魏秀春 李海洁)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7坚守学术初心 创新世界史教育体系 魏秀春 李海洁2025-05-15 临沂大学 2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