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高校新风
2025-05-11 星期日
豫章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将地方文化传承融入外语人才培养‌

  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进行文化育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资源。豫章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南昌这座历史名城的千年文脉,从滕王阁上“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美诗篇到八大山人水墨意境的艺术哲思,从“洪都新府”的红色基因到赣商的务实品格,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始终流淌在南昌人的血脉中。作为江西文化的代表,豫章文化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

  豫章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开展的专项调查数据显示,本地英语专业学生群体中,对滕王阁的千年文脉、八大山人的艺术哲思、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的商帮文化知之甚少。如何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实现外语教育与地方文化“双向赋能”,构建既具国际视野又深植本土文化的育人体系?豫章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探索出了地方文化传承与外语人才培养融合新路径。

  实践:构建“三维一体”文化育人体系

  豫章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近年来以“豫章文化(英语)”课程创新实践为切入点,构建了“三维一体”文化育人体系,创新探索了一条将优秀地方文化深度融入外语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培养具有文化自觉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课程筑基:让地方文化“译”出来‌

  走进“豫章文化(英语)”课堂,学生正围绕滕王阁楹联的意境阐释与英文表达展开热烈讨论。作为豫章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自主研发的特色课程,以新文科理念为引导,深度融合“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两性一度”“金课”标准,将豫章历史变迁、名胜古迹、书院文化、名人文化、商业文化、饮食文化、民俗非遗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教学体系。课程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语言实践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精准把握豫章文化精髓,熟练运用英语讲述豫章文化故事,在语言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课程建设先后经历基础研发、线下课程数字化平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三个重要建设阶段,获批院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其配套教材《豫章文化(英语)》成功入选首批江西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该教材立足本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双向赋能,将豫章文化的深邃内涵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英语教学素材,并引入多媒体资源,通过扫码音频、文化短片等数字化手段,增强教材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成为地方文化英语教学的标杆案例。

  实践赋能:让文化传承“活”起来‌

  外国语学院创办形式多样的思政“行走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豫章文化中英文视频讲解大赛、“红色豫章,世界表达”中英文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诗词双语诵读活动等,将豫章文化融入外语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豫章文化,培塑文化认同感,2024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西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宣讲豫章文化,被人民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江西新闻、江西文明网、江西思政和江西教育等媒体报道。

  科研反哺:让文化创新“深”下去‌

  为进一步深化“豫章文化(英语)”课程建设成果,学院积极探索“科研反哺教学”模式,以学术研究赋能文化创新。课程团队依托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与实践——以豫章文化为例”、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融入优秀地方文化资源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师资培训”、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多模态话语分析视域下江西非遗文化对外推广与传播策略研究”、江西省艺术规划课题“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英译研究”等,为地方文化与外语教育的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持,让文化创新真正扎根学术土壤,实现从课堂教学到学术研究的深度延伸。

  成效:从“文化自知”到“文化输出”的跨越‌

  豫章文化育人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从“文化自知”到“文化输出”的跨越。通过系统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度解析豫章文化的历史脉络与精神内核,更具备了用英语精准传播文化的能力。近年来,学生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成果。立项豫章文化相关江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如“南昌红色景点的语言景观翻译研究”,提升了大学生的豫章文化研究与传播能力。学生还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如第八届中国·南亚友好组织论坛的记者翻译工作,以及录制《百县主播双语秀江西:我为红谷滩当导游》视频,该视频于2023年5月1日上线“学习强国”平台,提升了跨文化交流与媒体传播能力。

  ‌“豫章文化(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为核心,将文化传承与语言学习融合的成功实践,为地方高校文化育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它打破学科壁垒,将语言学、历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形成跨学科育人体系,证明地方高校可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色课程,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科研—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展现了科研反哺教学的强大动能,为高校学术成果转化提供了创新路径。

  (范雯芩 郭利 熊杨 王雅琪)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4将地方文化传承融入外语人才培养‌ 范雯芩 郭利 熊杨 王雅琪2025-05-11 豫章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2 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