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教育”又称“温暖教育”,源自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的校训“世界因我多温暖”。它是一种情感教育,注重学生情感与智力的协调发展,它用适宜的成长环境滋养儿童,用充满温情和暖意的校园文化感化儿童,用充满生命价值和情趣的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儿童,使孩子存暖心、说暖话、做暖事,积极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暖教育”的四个特征 1.学校温暖如春——把学生放在春天里 “暖校园”是儿童之园、数字校园、道德之园、质量之园。它通过暖心、暖行、暖场,为学生搭建一个数字技术赋能的“暖教育”生态系统,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呵护孩子的创造力,发掘孩子的先天禀赋,使其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2.教师温暖如玉——把学生放在心中央 “暖教师”胸怀祖国、心念学生、生活朴素、手不释卷、成全同伴、庄严自己,相信专业提升可以让学生苦少乐多而不懈。对学生严如硬玉,执着、刚强有原则;慈如软玉,温润、儒雅有气度。 3.学生温暖人心——存暖心、说暖话、做暖事 “暖学生”能践行校训,做到存暖心、说暖话、做暖事。先通过学好知识和本领来温暖自己,再学以致用去温暖他人,温暖社会,温暖万物。 4.课堂春风化雨——不要催促,让河流以自己的速度前行 “暖课堂”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像河流一样时缓时急,像春风化雨一样滋润心田,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努力达成学习目标,实现高质量课堂。 “暖教育”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历经十年探索,解决了学校以往“情感联结断裂,成长动力不足,评价导向偏差,协同机制缺失”四大问题,形成新型的校本育人体系。学校架构“暖成长”体系,开发暖心校本课程“向雷锋学习,做温暖环小人”“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培养孩子的暖情绪、暖人格、暖关系。设计暖行活动手册,开展“温暖中国年”等“暖活动”,增强孩子与现实世界的连接。 构建四种“暖教育”模式 学校实施暖管理、暖课程、暖家教,构建专门化、融合化、项目化、合作化四种“暖教育”模式,缓解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建立了家校沟通桥梁,形成了教育合力。 1.专门化“暖教育”——课程开发“护”暖心 暖心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学生暖心学习的主题需要开发系列暖心校本教材,开设每周一节的暖心课,根据学情选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展专业化的暖心辅导,其课程设计为:暖身活动→暖心故事→自我探寻→感受力量→聚焦行为。 2.融合化“暖教育”——课程整合“育”暖心 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暖心教育,依据学生的暖心学习需要和学科课程的特点,挖掘暖心教育渗透点,将暖心教育融合到学科知识教学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其课程设计为:研读教材,找准融合点→设计教学,把握融合时机→立足学科,选择融合方法→联系生活,创设融合情境。 3.项目化“暖教育”——主题学习“行”暖心 在活动中开展暖心教育的实践,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开展生存体验、调查、博物教育等主题学习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孩子的乐商水平,培养孩子的积极品质,做到知行合一。其操作流程为:选择主题→设计方案→学习活动→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4.合作化“暖教育”——家校共育“固”暖心 学校成立暖家教研究中心和暖家教实践中心,开发暖家教建设平台,通过形式各异的培训,提升家长的育人艺术,让学生在原生家庭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孕育积极品质,形成温暖品格,做到家校合一。研究中心包含暖爸暖妈工作坊、暖爸论坛、家教主题研修班三个培训平台,系统地、有针对性地丰富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分享成功经验,提升家长的“暖家教”水平。实践中心以暖爸暖妈进课堂和每周召开家庭会议为主。邀请家长中的行业翘楚,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课程资源开发每两周一节的家长课程。 学校还注重实施“暖评价”,确定5个“暖指标”——践行度、愉悦度、合作度、创新度、参与度,并研发了《品德践行度评价量表》《学习愉悦度评价量表》《运动合作度评价量表》《艺术创新度评价量表》《劳动参与度评价量表》,做到暖目标导向,暖工具支撑,暖方法贴心,暖过程立体,暖结果多维,解决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还研制了《暖成长手册》,涵盖了“五育”融合的评价场景,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全方位与全过程。 “暖教育”覆盖浙中地区51所学校,惠及全国至少7个省份的近百所学校,温暖家教平台惠及130余万个家庭。 (姚晓芳 金军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