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师范学院2019年成立学校美育工作委员会,入选国家教育部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高校,2020年成立美育教学中心。学院在深化美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多学科融合助推美育教学改革走深走实,全面整合美育资源,构建美育体系,出台美育相关系列制度,搭建美育实践平台,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优化美育课程管理,创新第二课堂美育实践评价体系,落实美育工作成效,从教育教学、创作研究、美育实践等方面全方位实施美育浸润行动。依托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高校美育实践赋能广西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持续支持中小学美育协同共进,以全面浸润推进学院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美育人 整体推进 美育教学全方位浸润 学院树立科艺协同、融合育人的美育课程理念,构建完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推进的美育课程体系。成立美育类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部级优势专业6个,一流课程3门,入选广西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首批案例建设1项。“面向人人+通专融合”跨学科美育通识课程333门次,选课26291人次;“博通古今+美育浸润”系列讲座115场,受益学生万余人次;“课程研学+实践活动”美育学分机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学生至少修读2学分公共艺术类课程;加强数字赋能美育评价,优化第二课堂成绩单美育内容设定与标准制定。美育教学案例荣获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三等奖等。近10年,美育类教学改革项目获省部级立项31项,其中重点项目4项;教育教学数字化项目立项16项;出版美育相关教材11部;获美育类教学成果奖省部级以上8项等。 以美化人 改革创新 美育研究全过程浸润 学院加强美育顶层设计,构建全时空、系统化的美育生态,打造“一山三林三湖三广场”十大文化景点,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全国首批节水型高校”等荣誉称号。美育研究创作立足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注重艺术性表达和思想性场景化呈现,举办“百枚邮票讲党史”主题作品展、“红色记忆”书画作品展等,学生毕业季展演注重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展示广西传统文化元素、美丽乡村建设符号。近10年,美育类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251项,其中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以上项目31项,横向项目98项,资助经费1000余万元;美育类核心论文162篇,学生论文100余篇;美育类著作99部;美育类科研成果转化22项;美育类科研专利(著作权)授权28项;美育类社科成果奖13项等。 以美赋能 特色发展 美育实践全员浸润 学院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路径探索,建成17个美育实践基地。近10年,强化“守艺·十二工坊”、“乐舞·烛心”、“蒲公英”美育、“艺心向党”志愿服务等品牌建设,开展“书香玉师·经典阅读”、“画说玉林”系列成果展、“玉之声·艺术思政”音乐会等精品文化活动,承办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等大型赛事,面向非专业师生开展传统工艺普及培训5000余人次,高水平艺术团专场、校内校外交流展演等活动1000余场。孵化出一批优秀文化产品和项目团队,《新时代青春之歌》音乐剧入选“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画说团队”对标区域定位,助力“文化塑城”,出版18本地方文化专著;“蒲公英人才培养计划”公益美育志愿服务项目入选2023年广西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优秀项目(综合评价第二)等;通过“国家教育部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国培计划”等项目,推进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建设。 以美培元 固本强基 美育浸润成果显著 学院以美育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管理水平,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链条的美育育人模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党建引领、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整合社会美育力量,输出学院美育成果,持续实施高校与中小学“手拉手”帮扶机制,为帮扶学校成立少儿艺术团,发挥美育引领作用,开展艺术乡建活动百余次,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实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美育资源协同发展。以竞赛促美育,以美育培思政,美育融入本科生学习成效显著。近10年,文艺类学生社团参与人数10万余人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美育类项目497项;大学生创新创业美育类项目省部级以上368项;学科竞赛省部级以上奖项2639项,如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非专业合唱节目获国家一等奖等,相关成果被主流媒体宣传报道100余次。 站在建校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十年美育深耕已化作浸润校园的文化基因。从“以美育人”的初心播种到“各美其美”的生态构建,八十载薪火相传,十载弦歌不辍,学院将继续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建校八十载的深厚底蕴与新时代美育使命交相辉映,在“五育”融合的育人蓝图上谱写立德树人的华彩乐章!(周丹丹 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