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星期三
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专门技术人才

  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始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国家和区域能源发展战略,面向电气工程领域科技前沿,打造“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四链融合育人平台,着力培养具有强烈使命担当意识和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电气工程领域高层次创新专门技术人才。

  紧扣思想铸魂

  凝聚党建思政“大合力”

  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步发力,学院大力推进协同育人。一是分层次构建“课堂教学+科研实践”思政教育体系,思政进教材、进大纲、进课堂、进实践,引导研究生聚焦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前沿领域,以国家能源战略为指导,明确创新方向和目标,在科研实践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打造工匠精神,提升工程师责任。二是在科研项目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科研案例分析、学术道德讲座等形式,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和学术诚信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聚焦党建引领育人核心功能,在科研团队设立党小组,建立“党建+科研”的协同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小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在科研创新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明确研究生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比学赶超、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

  深化模式改革

  绘好育人工作“路线图”

  以产教融合培养体系调整优化改革为抓手,统筹规划研究生培养方案,深化科研育人,建立人才评价体系,努力培养电气工程领域高素质创新专门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一是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聘请校外专家、行业专家、校内专家,根据电气行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需求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优化“公共学位—工程素养—交叉前沿—专业领域—综合实训—国际交流”课程体系。二是科研育人贯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全过程,将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合山东省新型配用电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智能电网及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校内外科研平台与资源,以科研项目和竞赛为牵引,组建高水平研究生导师团队,成立创新实验室,组织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和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创新创业竞赛,搭建“课程—竞赛—科研”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平台。学院整体科研产出丰硕,近5年,研究生累计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652篇(SCI/EI收录212篇),参与授权发明专利120项,获省部级创新竞赛奖励380项。实践育人成效显著,研究生全部参与工程实践项目,2018年以来累计37人荣获国家奖学金。三是建立“五位一体”创新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持续改进人才培养。从课程学习、企业实践、学术成果、学术交流到最终学位论文进行全过程综合评价。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实施过程质量管控和考核评价。突出项目和成果导向,强化考核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在企业实践阶段取得的实践成果质量和成效。

  优化校企共建

  厚植人才成长“新沃土”

  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学院充分激活校企双方人才优势,实施“校城融合”和“一人双岗”计划,深入推行“校企双聘”制度,派出35名教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57名行业导师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与政府部门、企业共同成立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进行科技攻关。与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率先研发出功率为630kW的高效节能开关磁阻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国内首台8000吨重型电动螺旋压力机中,研究成果“大容量开关磁阻电机及其在重型电动螺旋压力机中的应用”获202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与山东山博电机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特种电机研究院,加快中小型特种电机系统的国产化进程,其核心技术现已实现新增产值4.45亿元。校企共建“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仿真”等系列课程,与时俱进地将行业企业的应用热点、新技术等及时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获批山东省研究生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质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等17门。

  立足新时代,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继续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构建面向未来的电气工程领域高层次创新专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应有的力量。

  (邢雪宁 胡玉耀)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2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专门技术人才 邢雪宁 胡玉耀2025-05-07 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 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