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星期三
奏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新乐章
——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古风·新韵”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实践

  自2021年以来,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初中部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紧紧围绕“育人为本,拓展潜能”的办学理念,从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出发持续深化课程改革,探索构建“古风·新韵”课后服务课程。“古风”即古朴典雅之风,是指百年南武淳厚古朴的习尚和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新韵”即素养提升之韵,是指在拓展潜能的教育理念下,通过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确定三级工作领导小组,切实保障课后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广州市南武中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广州市南武中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实施小组”“广州市南武中学校内课后服务管理委员会”三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内课后服务课程是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项目。指定专人专班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精准落实课后服务课程的“建、用、学、管”四环节。

  立足学生素养提升,构建“古风·新韵”课后服务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育人为本,拓展潜能”的办学理念,以“学生、教师、家长”3个群体为服务对象,从学习时间、学习空间两个维度综合考量,探索构建以基本托管为基础、以素养课程为抓手、以综合实践研学课程为补充、以家长课堂为依托的多维度、立体化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为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平台、搭建展台,使学生逐步融入社会大舞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且具有“善思雅新”特质的“文雅南武人”。

  明确课程设置原则。为充分发挥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学校明确了校内课后服务课程设置三原则。一是综合性原则,即课程内容设计要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和学习经验的整合;二是全面发展性原则,即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供丰富有趣的课后服务课程内容和服务形式;三是选择性原则,即依据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意向研发课程,并根据学生的自主选课结果确定是否开课。学校通过探索构建高品质课程体系,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建构课程体系。学校从国家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课后服务课程、校家社共建课程4个层次综合考量,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赓续百年南武校脉,将课后服务课程作为常规教学的延伸与补充,致力于让每一名学生在校内课程的学习中都得到更好的成长。

  调整课程类别。课程类别从基础托管,延伸到涵盖科技、体育、艺术、学能、劳动等多个维度,学校建立了“非遗文化传习、‘新韵’科技创新、体质健康、艺术审美、‘手之韵’”五大类别共计40余门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校每学年有接近60%的学生参与各类特色课程学习,课程满意率均超90%。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的同时,探索校家社联动机制,开设父母学院、力学家友讲堂等综合实践研学课程,不断拓宽育人途径,做深做透素质教育。

  “古风·新韵”课后服务课程点亮学生素养提升之路

  近几年,在学校课后服务课程的开展下,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升。2024年,学习“新韵”科技创新类课程的学生中,7人次获得国家级别奖项,209人次获得省级奖项;部分学习体质健康类课程的学生获得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女子U14组全国第五名,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女子U12、女子U13组冠军以及女子U14组亚军;学习“手之韵”类课程的学生获得世界级奖项12项,国家级别奖项4项;1名学生获得广州市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

  (王桂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0奏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新乐章 王桂江2025-05-07 ——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古风·新韵”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实践 2 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