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改风采
2025-04-28 星期一
产教共生 真岗实做 数商赋能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文旅专业群实践育人路径探索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文旅专业群秉承“产教共生、真岗实做、数商赋能”的理念,探索形成了“产教共生创机制、校企融合搭平台、岗位适配建课程、真岗实做拓场景、文化沁润育匠心”的实践育人路径,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文旅专业群实践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培养了一批具有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工匠精神的文旅人才。

  产教共生创机制

  一是多元协同决策。学校依托全国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由13家单位组成的文旅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建立专业群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决策机制。二是资源共享互促。学校与松溉古镇、横店影视城等共同开发线上展馆、“中华上下五千年”研学实践项目,学生实训项目与企业运营产品一体化开发。三是利益共享共赢。学校与松溉古镇等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非遗工坊等实践基地,企业获得适岗人才,学校教师获得企业锻炼的机会,学生实现进一步成长。

  校企融合搭平台

  学校通过“共同体引领方向、产业学院深化对接、工作坊激活创新、基地拓展实践”的平台架构,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学校联合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构建全国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共同体,协同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文旅产教融合平台,精准对接产业链需求;以重庆市市级智慧文旅产业学院为引领,联动重庆茶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等主体建成10个特色产业学院矩阵,形成“数字商务文旅”协同育人载体;依托产业学院孵化城口漆艺、松溉盐白菜等12个非遗工作坊,推动技艺活化和产品开发;联合大足石刻等26个景区打造“文化+生态”研学基地,构建“校园+景区”双场景实训空间。近6年,孵化智慧文旅服务方案152项,为区域文旅产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678人。

  岗位适配建课程

  校企联合开发适岗课程。学校调研横店影视城等86家企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等15家行业组织,提炼文旅大数据分析师等典型岗位28个,联合开发“VR/AR在文旅场景中的设计”等专业群课程13门。

  教学资源跨专业动态调整。学校根据智慧旅游、定制旅游等行业变化,开发“虚拟现实(VR)景区设计”等15个课程模块,适时更新嵌入到文旅资源库、在线课程、数字教材等教学资源中。

  数商赋能重构课程体系。学校将AR导览等数字课程和营销、财务等商科课程融入文旅专业群课程体系,形成“数字+商科+文旅”的实践课程体系。

  真岗实做拓场景

  学校通过“真岗位对接、真项目驱动、真场景历练、真能力提升”的“四真”培养路径,形成三大实践育人场景,有效破解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痛点。依托智慧景区运营管理岗,通过沉浸式展演策划项目培养学生“策划—执行—评估”全链条能力,近3年,累计输出景区服务方案40项;聚焦非遗传承岗,实施“大漆鎏金技艺活化项目”,通过“研习—文创—营销”三维度实践,推动传统工艺现代化转化,培养非遗传承人才600余人;对标研学导师岗,开发“横店影视城历史研学”“茶山竹海自然生态”两大课程体系,形成33个标准化实训项目包,培养“双师型”教师20人。

  文化沁润育匠心

  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现代职业文化为核心,突出强调“做中学,干中悟”的知行合一实体化文化育人模式,贯通“文化育人、实践育能、价值引领”行动路径。开发“非遗漆艺”等文创课程、项目30余个,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精细态度、专注力和创新力;通过参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任务,激发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实现从技能学习者到匠心传承者再到职业从业者的转变。

  经过一系列改革,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一是学生就业质量高。近5年,学生就业率提升3.8个百分点,专业相关度达75%(高于全国示范职业院校同类专业水平)。672名学生通过专升本、创新创业大赛等渠道升入本科院校,2017—2021届群内专业共12个班集体获评重庆市市级优秀。二是学生技能水平高。成果实施以来,学生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重庆市市级奖项400余项;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项,重庆市市级金奖5项。三是学生服务社会能力强。毕业生王民坤创办重庆市威其诺电商公司,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带动178人就业、316户农户增收。匡刚强等56名毕业生开办旅游公司等企业,为秀山、城口、永川等当地带来近10亿元的收入,带动就业2万余人。

  (韩春燕 罗小娟 马芬 邓春晓)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6产教共生 真岗实做 数商赋能 韩春燕 罗小娟 马芬 邓春晓2025-04-28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文旅专业群实践育人路径探索 2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